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大联村:心齐好办事 傍路好发展
发布时间:2011-12-22
山村会客厅:大联村:心齐好办事 傍路好发展

  山村简介:大联村是浪川乡的乡政府驻地,也是该乡的中心村。该村由8个自然村组成,共有520户1500人,其中党员有70多个。由于该村是全乡的经济文化中心,不但有一条商贸街,而且有八九个来料加工点,流动人口较多,常住人口达到了2000余人。从90年代开始,郑鸠线开通,该村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得到了解放,加之有不错的地域优势,全村发展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人气真旺!这是记者走进大联村的第一感觉。虽然大联村面积并不大,但是街道上的商贸却有一定规模,各种各样的商店鳞次栉比,人行道上的行人也非常多。

  记者在乡干部的带领下,从街道中心往村办公楼方向走,一路上的商店逐渐减少,在走了一两分钟后,终于来到了该村村口附近的村办公楼。记者走上了该办公楼的二楼,看到了一片熙熙攘攘的场景:村会议室内,村书记和几个村干部正在忙着整理拆危拆旧的台帐资料;边上的村便民服务中心里,几个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办事的村民服务……

  “今天下午,我们将迎来上级对我村拆危拆旧项目的验收,所以现在大家打算把这方面台帐再整理一下。”该村党支部书记曹塘见到记者后说。记者在会议室看到,几个村干部正在将一份份协议表整理在一起。这些协议叠在桌子上,看上去颇有些厚度。

  看到记者打量起这些材料,该村会计自豪地介绍起了该村的拆危拆旧情况。“我们村今年拆危拆旧涉及到了110多户,已经拆除了5500多平方米。上面给我们的指标是5000平米,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指标。对于这项工作,所有村民积极性都非常高,这些天还有很多村民来问,明年还有这个指标不?这些村民大多在外地打工,一年回家次数少,所以打算明年再动手。”

  曹塘很快忙好了手头的事情,然后向记者系统介绍了该村的具体情况。大联村有耕地779亩、山林3380亩,对于如此多人口的一个大村来说,人均资源是比较少的。但是该村去年人均年收入却达到了9315元,在浪川乡首屈一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绩呢?记者好奇地发问。

  “我们村能有这样的发展,关键是有地域优势,而这个优势是公路开通带来的。”曹塘说,几十年前,大联村和该乡的其他村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真正意义上的巨大变化开始于1995年郑鸠线开通后,该村成为了交通上的关键点,人气越来越旺,大家思想越来越解放了。

  目前,该村的经济主要是蚕桑,该村500亩连片桑园,蚕桑年产值达到了170多万元。而该村重点发展蚕桑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农村致富故事。

  “我们村原先也是有蚕桑的,但是当时桑树都种在旱地里,桑叶产量和质量一般,所以做不大。2001年的时候,在县里的组织下,我们村干部到临安的临平考察当地蚕桑产业,当时我吃惊不小。因为他们的田地里都是桑树居多,而且产值非常大。我们当时的桑叶,也就半个手掌那么大,他们那里的桑叶,有我们的四倍大。”曹塘接着说,“回来后,我的触动很大。就把临安的情况和村里的其他干部一说,他们一边吃惊,一边有些疑惑,更多的是不信。后来,随着大家逐渐了解外面的情况,也就慢慢接受了,心思开始活络起来,想法设法壮大蚕桑经济。”

  就这样,大家一商量后,决定在村里连片发展桑园。桑树苗全部由村里出钱购置,甚至连种植也是村里派人完成。几年发展,终于有了现在这样的规模。

  “我们现在才知道连片发展的好处。现在桑树都种在良田里,产量提高了近四倍,而且连片之后减低了单位面积的农药使用量,提高了桑叶质量。现在蚕桑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不错。这几年,在家务农的基本上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子,所以也不愁场地。”曹塘说。

  听完曹书记的村基本情况介绍,记者决定去该村的新农居点施工现场看一看。该村的新农居点位于该村中心和千分线之间的三角地带,这里地势比村庄有所高出,采光状况良好。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大片大片正在平整的土地,以及成堆成堆的石料。

  “这里的一期工程有60亩,可以集聚48户。现在报名的人数非常多,已经有200多户来报名了。这个工程是今年10月8日开工的,现在土地平整进度约为50%,争取房子在明年5月份做好。”曹塘兴奋地说。

  由于年底将近,该村的干部这些天正忙着整理各个方面的台帐,同时村民也开始惦记起了养老保险的缴纳。在大联村,记者还看到了农村的一个新动向。

  在该村的便民服务中心里,前来咨询和缴养老保险的村民非常多。村里的干部表示,养老保险现在分别是100元、500元、700元、900元、1200元和1500元六个档次,以前大家都选择低档次缴,从今年开始,很多村民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今年来缴1500元的人就有很多,看来大家对这项政策是越来越认同和放心了!”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