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红蜘蛛
形态特征:成虫长0.42-0.52�,体色变化大,一般为红色,梨形,体背两侧各有黑长斑一块。雌成螨深红色,体两侧有黑斑,椭圆形。卵圆球形,光滑,越冬卵红色,非越冬卵淡黄色较少。幼虫近圆形,有足3对。越冬代幼螨红色,非越冬代幼螨黄色。越冬代若螨红色,非越冬代若螨黄色,体两侧有黑斑。若螨有足4对,体侧有明显的块状色素。
危害特点:以成、若、幼螨在叶背吸食法液,并结成丝网。初期叶面出现零星褪绿斑点,严重对白色小点布满叶片,使叶面变为灰白色,最后叶片干枯脱落,植株早衰,产量下降。茄果受害,果皮粗糙,呈灰色,品质变劣。
发生规律:以卵越冬,越冬卵一般在3月初开始孵化,4月初全部孵化完毕,越冬后1-3代主要在地面杂草上繁殖为害,4代以后即作物和杂草上为害,10月中下旬开始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①早春进行翻地,清除地面杂草,减少越冬卵孵。②利用天敌,食螨瓢虫、束管食螨瓢虫、异色瓢虫、小花蝽、植绥螨等。③可选用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24%螺螨酯(螨危)悬浮剂4000-5000倍液、74%炔螨特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注意喷在嫩叶的背面、嫩果、花、顶端等部位,多种药交替使用。
10、豆野螟
形态特征:成虫暗黄褐色,体长13�、翅展25�左右,前翅中央有两个白色透明斑,后翅白色半透明,内侧有暗棕色波状纹。卵扁平椭圆形,长0.6�左右,初为淡绿色,表面有六角形网状纹,近孵化时呈桔红色。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为18�左右,体色黄绿色,虫体背板生毛片,呈两列,并两端毛片上生有刚毛。蛹体长13�,黄褐色,头顶突出,羽化前在褐色的翅芽上能见到成虫前翅的透明斑。
危害特点: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
发生规律:成虫日伏夜出,趋光性弱,一般寿命7-12天,产卵选择性强,多产于始花至盛花期田块中含苞欲放的花蕾或花瓣上;初孵幼虫即蛀入花蕾或花器取食幼嫩子房花药,被害花蕾或幼荚易掉落,幼虫再次转移至植株蛀食花或幼荚;三龄以上幼虫多蛀荚危害,少数危害花或吐丝卷叶危害;幼虫老熟后,在被害植株附近浅土层或落叶中作茧化蛹;蛹羽化时间多为夜间。
防治:①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蛀豆荚或被害卷叶,减少转移危害虫源。②采用杀虫灯诱杀害虫。③豆野螟的最佳防治时期为作物的始花至盛花期,最佳用药时间为上午7-10时,重点防治部位为花蕾、嫩荚以及落花落荚。一般间隔7-10天连续用药2-3次,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15%茚虫威乳油3000倍液、5%定虫隆(抑太保)乳油1500-2000倍液等喷雾。(通讯员 何爱珍)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