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建设美好新双溪
发布时间:2012-06-21
山村会客厅:建设美好新双溪

  山村简介:姜家镇双溪村距离姜家镇政府驻地10公里,地处郑鸠线旁,是一个依山傍水型生态村,由原双溪、石塘、软石塘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556户农户,1656个人口。2010年,双溪村被列入中心村省重点培育示范村。建农民转移集聚点,打造商贸服务街,建社区服务中心,双溪村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

  从姜家镇政府所在地出发前往双溪村,郑鸠线的风景首先让人满目清新。并不宽大的公路两侧矗立着高大的行道树,两侧行道树的树冠交错链接起来,车子就好似在树冠的围抱中行驶,绿意浓浓。

  听闻双溪村是早前双溪乡的乡政府所在地,想象中,应该是相对中心的位置、相对聚集的人口,以及相对繁荣的商贸。到达双溪村后,果不其然。村道两侧多店铺,经营的商品也十分丰富,周边村庄的村民们不出远门就能购买到一些需要的商品。

  2011年,双溪村的中心村建设正式启动,为达到功能集聚,方便村民,拟将石塘自然村搬迁至双溪口。如今,农民集聚房工地上土地平整工作已经结束,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不久之后,这里将建成62套联排式住房,24套公寓住房,18间商铺。届时,双溪村将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较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生态居住点。

  双溪村班子强,农居点坟墓迁移、拆危拆旧、土地征用速度快,在当地出了名。谈及中心村建设推进快,村党支部书记汪红球说,是因为发挥了村里“三大组织”的作用:“妇女组成的中心村建设推进组,离休教师干部组成的促进组和外出务工青年组成的攻坚组。妇女同志‘半边天’;退休教师、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外出务工青年见识广、思想新,我们充分整合这三个群体的强大力量,为中心村建设出谋划策……”

  汪红球介绍说,双溪村的中心村建设主要是打造五个服务区。除了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外,双溪村还将依托现有的商贸业,通过对街区建筑的立面整治改造和主街道的街面整治,努力打造一个商贸服务街区。为方便村民办事,双溪村还将打造一个300多平方米,集结劳动保障、残障、计生、办证等等服务的公共服务功能区,服务中心已经完成了土地整理工作,马上就要开工建设。此外,供村民休闲娱乐,参与文体活动的绿化景观休闲区已经初步建成,这里融合了双溪村的历史人文,可供村民了解村庄的“前世今生”。

  为解决农民集聚后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双溪村还将建成一个特色产业街区,除了来料加工外,今年,双溪村还成功引进了两家企业,目前,正在建设厂房,预计8月份,第一家工厂厂房可完工入驻,可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有效解决村中剩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

  双溪村有着浓厚的历史人文资源,有关于双溪的传说故事,还有双溪八景。在汪家宗谱上,有一幅图“龙溪里居图”,其上就描绘了当时最主要的建筑以及八景。“龙水澄清”、“来印石踞”、“双涧桥横”、“牧歌陇岭”、“樵唱姜峰”、“深田士读”、“八亩农耕”、“井潭晚钓”这八景还各有一首古诗,描述了各自的风貌。

  “在中心村建设中,双溪村将对这些历史文化进行挖掘,结合现有的一些自然和人文景观,打造新八景。”汪红球告诉记者,双溪村人历来勤学苦读,考取了很多大学生,也有很多在外经商的成功人士。所以,在中心村建设中,村两委也充分发挥这部分村民的资源优势,请知识分子出谋划策,请商人支援建设。

  “绿化景观休闲区的公园叫三和园、农居点叫三和居、凉亭叫三和亭,还有一副亭联,都是那些大学生们出的主意,寓意就是我们三个自然村和谐共进,也融入了村里三位神仙的传说故事,名字简单,意义却不简单。”说起村中正在建设的公园――三和园,汪红球乐了,他说三和园内将建起音响设备、大屏幕、篮球场等很多文体设施,供村民们丰富文化生活,而这些设备都将有村中在外创业的商人赞助提供。“这是他们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汪家尖氐盘龙溪上下石塘归一脉 灵泉源端沐凤山左右笔墨著九经”。这一副写在三和亭上的亭联不仅是双溪村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真实写照,更寄寓着双溪村的美好未来。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