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农事指南
鲜食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讲座(三):种子处理 精细播种
发布时间:2012-07-12
鲜食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讲座(三):种子处理 精细播种

  鲜食玉米种子特别是甜玉米,由于品种特性决定了其种子干秕,淀粉含量少,不能很好满足种子萌发及幼苗3叶期以前自身生长所需营养。因此,种植甜、糯玉米要精细播种,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切实按规范程序操作,以达到苗全、苗齐、苗壮的目的。

  1.种子处理

  鲜食玉米种子在播种前,通过晒种、浸种、种子包衣剂拌种等方法,增强种子生活力,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减轻病虫危害。

  晒种。播种前晒种2-3天,以杀灭病菌,降低含水量,提高种子酶的活性,增强种子吸胀能力,以利种子发芽出苗。用于夏播的种子,正值高温季节,晒时应避免种子与地面直接接触,以免高温晒伤。

  浸种。播种时进行仔细选种,将异形种子、破损粒、虫伤粒等全部清除掉,选用发育健全、发芽率高的种子。按大小籽粒分级进行浸种催芽,可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7~10小时,使种子吸足水分,取出沥干水分,保湿控温催芽,浸种温度一般控制在28~32℃,待种子胚根均匀露白0.5厘米时即可播种。

  种子包衣剂拌种。种子包衣能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危害,促进苗全苗齐。种子包衣所用药剂即种衣剂,一般由成膜剂、助剂、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配制成乳糊状。依靠成膜剂粘在种子上,很快固化成均匀的一层药膜。播种后这层药膜对种子形成一个保护层;吸水后,不会马上溶解,随着种子吸胀、发芽、出苗直至幼苗生长,种衣剂的有效成分逐渐被根系吸收并传导到幼苗植株的各个部位,起到防病防虫的作用。播包衣种子时要戴橡胶手套,穿工作服,播种结束时,应将多余的包衣种子单藏,切忌食用或作饲料。包衣种子出苗后,间除的多余苗子也有残毒,不能作青饲料。

  2.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播期:鲜食甜、糯玉米种植应根据市场需求,遵循春促早秋延后、分期播种、均衡上市的原则安排播期,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种植的效益。春促早栽培就是采用大棚、小拱棚等保温设施来实现鲜食玉米提早上市。大棚栽培可于2月上旬播种,并在棚内加盖小拱棚;露地双膜栽培玉米可于2月底3月初播种;塑盘棚育地膜移栽玉米可于3月10日前后播种;地膜直播可于3月中旬播种;营养钵覆膜育苗、露地移栽玉米可于3月中旬播种;露地直播一般在气温稳定通过12℃的4月初播种:以后根据市场需求可每隔10天设一播期,最迟播期可延迟至8月初立秋前后。夏季播种应避开在5月中旬~6月中旬播种,以免高温造成授粉不良,果穗籽粒排列不整齐、秃尖较长,鲜穗商品性下降。

  播种方式:育苗移栽。分苗床育苗、用塑料软盘和营养钵育苗三种。春播宜采取育苗移栽方式,每亩用种量甜玉米0.5-0.6公斤,糯玉米0.6-0.7公斤。采取在2叶1心至3叶1心时移栽为宜。大苗移栽时要剪去上部叶片的1/3,以利成活。直播覆膜种植。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按各品种特性的种植密度开穴播种。每穴播2粒,然后将地膜平铺地面,膜边埋入土中,压实。干种子直播。直播时应在精细整地基础上开沟穴播,每穴2粒,每亩用种量1.0-1.5公斤。

  3.整好苗床,精细播种。

  苗地选择:选择距移栽大田较近,土质疏松,肥力较高,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地块作苗床。

  备足苗床:每亩大田要备足20平方米面积的苗床,使小苗粗壮,移栽成活率高。

  整好苗床: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千克,用拖拉机旋耕整碎,使肥土均匀。播种前要做好整地施肥,确保土壤供肥供水能力。整地要求深耕,深耕一般以25-35厘米为宜,具体运用要因地制宜,做到上虚下实,土细碎,浇好底墒水。每10平方米苗床施用0.5公斤进口复合肥与表层土混匀,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加3%毒死蜱粉剂4-6公斤拌过筛细土10公斤均匀撒在厢面上,对床面消毒杀虫,然后用木板压平床面。

  自制营养钵:用制钵器做营养钵,做钵前可先将营养土浇足水分,用地膜覆盖1天,使土壤湿透,土粒充分吸水,做钵时在土壤表面撒一层草木灰或锯木,营养钵整齐摆放,每排25个左右为宜;采取塑料软盘育苗的,可将营养土整细、过筛,直接装入塑料软盘内,每排放3-4个塑盘为宜。

  苗床育苗:春季气温低,需要用地膜小拱棚育苗。夏秋季播种,应加秸杆覆盖,以降低地温,保持湿度,防止大雨伤芽。播籽进行定位点播,点播间距:6厘米×6厘米。复土要细而匀,不能露籽。最好用粉碎的猪粪拌细土覆盖,厚度以2厘米为宜,然后对苗床浇透水。

  早春用塑料软盘和营养钵育苗的,将装好营养土或基质的塑料软盘或营养钵整齐摆放在苗床内,播种时将大小种子分级播,每钵播1粒,放在营养钵中间,使用喷壶浇足水分,营养钵上盖1~1.5厘米厚的过筛细土,然后平铺地膜,四周用土封严实,扎竹弓盖小棚膜。用塑料软盘和营养钵育苗的,特别要注意加强水分管理:采用大田直播种植的,播种深度要适宜,深浅要一致。一般以3-4厘米为宜。如果土壤黏重,墒情好时,应适当浅些: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砂质土壤,应播种深一些,可增加到4-5厘米。

  苗期管理:春季地膜育苗,苗床要盖地膜和小拱棚农膜保温,出苗前注意保温、保湿、防鼠害。出苗前不揭膜,使膜内温度保持在20~30℃,床土湿润,出苗后视气温及时抽去地膜,当床温超过30℃时,可揭开拱棚农膜两头通风散热,以防烧苗。床土要及时浇水,补充土壤水分,移栽前3-5天白天掀开拱棚农膜,降温炼苗。夏秋季播种,待种子发芽,约播后三天,苗刚顶土时去掉覆盖的秸杆。要及时匀苗定苗,去掉弱小苗。在二叶一心时每亩浇施0.5%复合肥液1000-1500公斤。注意防治苗期萎蔫病,每亩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50公斤防治1次,并在移栽前普防一次 。(通讯员 方肇成)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