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给我讲故事。”“爸爸很累,下次好吗?”
“老张,出来喝酒吧。”“不去了,今天很累。”
“老公,和你讲件事。”“我很累,明天再说好吗?”
……
上班精神抖擞,能侃侃而谈;下班后却感觉过于疲沓,不愿意与家人朋友交流――你是否发现近来自己或是身边的人或多或少有了这样的变化?这是典型的“下班沉默症”,在职场上忙碌拼打的你是否也“中枪”了?
下班后,沉默再沉默……
下班沉默症,顾名思义,这种症状多发于下班后的时间段里。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在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超过六成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导致心理疾病。而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出现“下班沉默症”状况的朋友其实也不少。
“我今天上班很累,明天起来再和你聊这个吧。”接到记者的电话采访,还没聊上几句,刘先生就急急挂了电话。刚刚大学毕业从事证券投资工作的刘先生,因为竞争激烈,每天都将自己的激情和精力完全消耗在工作中,他甚至坦言:下班后与家人的正常交流更像是一种负担;沉默,逐渐成为他习惯性的休息方式。
在采访中,很多网友也纷纷讲述了自己的感触:“这个真有!工作压力太大,下班后就懒得动,不想说话,家人有时候和自己说话还觉得烦……”
“每天上班都得面对不同的客户,嘴不停地说话,下班后就恨不得自己成了哑巴,对着电脑周末在家可以沉默一天!”
而记者在千岛湖选取的一些采访对象也印证:医生、教师、警察、IT行业、服务行业等从业者更容易患上“下班沉默症”。一位接受采访的心理医生表示,这与所处的行业和职业环境有关,因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身心疲惫,或是职场上的情感交往工具化,使得下班后难以兴奋,形成排斥情感交流的惯性,这是导致多数上班族有“下班沉默症”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这种症状也会逐渐出现在其他行业中。
沉默不是金,须调整好自己的心!
在和一些自觉已有“下班沉默症”表现的人接触时,大家都反映往往下班就心情不好、面无表情、不想说话。而这样的状态,很容易给“沉默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抑感,不仅不利于心身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家人、同事的关系。
和网友、医生谈到如何消除“下班沉默症”时,大家都觉得“沉默”不容小觑,应该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敞开心扉,选择对自己真正有效的解压方法,而不要总是通过独处或喝闷酒等方式排解压力。
网友小叶子说:“我觉得家庭作为心灵的港湾,一直承担着压力释放和情感慰藉的功能,与朋友和家人的交流,恰恰是补充情感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工作上的不顺利、累,都可以多和家人倾诉、沟通。”
另外,大家也建议,作为家人和朋友,大家对于工作劳累压力大而“下班沉默”的人应当在适当的时间介入,不要在其烦躁或疲劳时强制交流。面对有类似症状的人,亲友要更重视日常的关怀,学会倾听,认真体会对方感受。
其次,大家觉得“下班沉默症”的产生与上班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小舟说,他希望用人单位能提高对人性化管理的重视,给员工更多休息和放松的时间;而作为单位员工,要给予生活和工作同样的重视,同时要抵御职场上情感交往过分工具化的侵蚀,合理设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让情感生活回归本位,让自己在一种既紧张又团结的氛围里工作。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