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胡家坪村:高山蔬菜富山民
发布时间:2012-09-13
山村会客厅:胡家坪村:高山蔬菜富山民

  山村简介:胡家坪村位于王阜乡北部,距离乡政府21公里,全村175户578人,由胡家坪、上塔、老山等5个自然村组成,现有6个村民小组、32位村民代表、25名党员。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948元。

  眼下,正值高山蔬菜热销时期,记者在村里采访时,看到四季豆零售价为4.2元/斤,辣椒为8.5元/斤。菜农说,“由于是高山蔬菜,质量好坏,价格相差比较大的。”按一亩四季豆3000斤产量来计算,一季四季豆一亩收入可达 12000元。对此,菜农们喜不自禁。

  这份喜悦,来自于乡村近年来对高山蔬菜增收的执著和努力。村支部书记罗长木介绍,胡家坪村5个自然村都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各个山落,各自然村之间最远距离差不多10公里,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但村党支部立足本村实际,紧紧依靠政策,利用村里广袤的山地资源,创建胡家坪村双千高山蔬菜合作社,积极发展高山蔬菜,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适合村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随后,村干部将记者领到一个叫桃坞塔的山巅上,这里海拔约有1000多米,阳光照射,人感觉火辣辣的,但明显察觉到脚下土层深厚,一眼望去,坡垅相连,大湾套小湾连绵约三四百亩。村干部说,以前这里曾是村集体的茶叶基地,后来由于路途较远、交通不便,村民渐渐疏忽了管理,茶园几近荒芜,效益十分低下。

  2008年,村集体投资480余万元开通并硬化了通往各自然村,包括这片茶叶基地的机耕路,大约为7.5公里,并依靠土地整理政策,又投资380余万元先后整理开发出土地730余亩,经过两年多的管理和开发,蔬菜基地初具雏形。

  罗长木介绍,经过村两委的招商引资,目前来自临安和安吉的两位老板在此安营扎寨,并成立了双千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更重要的是,外商引进的先进种植技术和发展理念让村民大开眼界。基地里种满了四季豆、黄瓜、南瓜、大小番茄、小尖椒等,还有水果味的高山鲜玉米,从七月份开始,这里的蔬菜每天都要用货车运往省城。

  安吉李老板表示,去年他经营的420余亩高山蔬菜产值近260余万元,仅支付村民工资就花了近60万元,目前这些高山蔬菜成为杭州等大城市的抢手货,前景看好,另外,一些自产自销的菜农告诉笔者,如果收下来的蔬菜按照等级进行装箱和销售,价格将高出一大截。

  曾在蔬菜基地打工的村民项金梅,说起种植高山蔬菜喜不自禁。她说,原先自己在基地打工,跟老板学到技术后,回家也在1亩菜地里种上小尖椒搞“实验”,结果一下子就收获了2000余斤,收入达到9000余元,所以种植高山蔬菜有赚头。目前,附近不少村民纷纷入股入社参与务工分红或者边学边用,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学习种植,忙得是有滋有味,不亦乐乎。

  记者从王阜乡了解到,2011年,胡家坪村双千高山蔬菜合作社共实现产值370余万元,带动了本村及邻近100余户低收入农户增收。今年,该村党支部计划把基地再扩展100亩,新建大棚50亩,安装微滴灌设施350亩,促进高山蔬菜种植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该乡相关负责人表示,胡家坪村高山蔬菜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种植层面,可以探索一条加工的产业链,例如脱水蔬菜的加工,保证质量、打出蔬菜的品牌等,当然如何提高蔬菜的身价是很值得探究的,要走产品深度开发的道路,强化龙头企业的培育是发展的关键,特别是要开展高山蔬菜采摘后商品化处理和清洁化加工,改变散货、大路货的传统产品形态,真正把高山蔬菜建设成为村民的富民产业,让荒山野地成为村里的聚宝盆。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