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简介:姚家村,位于界首乡中心区域,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该村由原先的姚家、金山、竹里三个自然村组成,有345户1026人。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该村特别适合发展柑橘等水果产业,其生产的各类水果很受市场欢迎。近年来,该村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契机,不断完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秋天到了,秋雨阵阵。一阵秋雨,带来一阵凉意。
9月底,当记者来到姚家村时,天空中正飘洒着丝丝细雨。整个姚家村笼罩在一片薄薄的烟雨中。四处打量,只见山朦胧,村也朦胧,远处的湖面更朦胧。
该村书记姚红旭在村停车场握住记者的手说:“欢迎你来姚家村!我们这里山好水好,满山的水果更好。走吧,我带你去瞧一瞧。”
姚红旭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姚家村的经济主要是农业上面。具体而言,就是水果产业了。“很多年前,水果产业没有发展起来,这里的百姓很贫苦,很多都是以捕鱼和养蚕为生。当然,现在捕鱼的还有,但是已经大幅度减少了。”他说,目前该村的柑橘、西瓜、桃子等等水果产业发展非常好。另外,该村的蚕桑也不错,一共有458亩桑田,每年养蚕数量达到了800多张。
满山的橙红,仿佛星星点灯。每年到了秋天,姚家村四周的山上,就会出现一幅壮观的场景。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这是该村的橘子熟了。
“我们的特早橘,已经上市了。一般来说,特早品种在9月中旬就能上市,价格在2.5元到3元左右一斤。早橘的话,晚一点,大约在10月份上市,价格在1.5元到2元左右一斤。在我们村四周的山上,你已经能看到一片橙红了。另外,在我们村口的千汾线上,你还可以看到有很多村民在摆摊卖特早橘,他们之中很多是我们村的。”姚红旭说。
姚红旭告诉记者,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该村的柑橘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村里一共有496亩柑橘,亩产1027公斤,年产量超过了600多吨。他表示,今后该村在柑橘产业方面,重点将推行连片发展,同时不断改良品种。
美好的水果产业前景,给村民未来的生活带来了盼头。该村两委也紧紧抓住这几年新农村的大好发展机遇,做了很多实事,使整个村庄呈现出了蓬勃活力。
去年,该村花了16万元,新建了一个码头,配套建设了一个停车场,方便了村民柑橘运输过程中的存放;对原有的灌溉系统进行了重新浇筑,方便桑田的灌溉,一共投入8万元;由于通往一片桑田和橘园的小溪河道变窄,水深难以通行,该村花了20多万元建了2座桥;又投入27万,建了一个姚家文化园;此外,水库边上有很多土地,这些土地挨着湖面,每次湖水上涨,这些土地就被淹没了,根本没法耕种。该村将这些容易被水淹的土地堆高,一共改造了86.4亩田地……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一些工程项目同样非常重要。比如,我们今年2月22日启动了一个接线道路工程,新的道路有4车道,16米宽。目前,土地征用已经完成,60%以上的基础部分也完成了。我们打算对村道路进行拓宽,之后硬化一下,大概要用28万。还有,我们决定对原有的排污系统进行升级,在小溪边安装栏杆,估计这个要投入40多万。”姚红旭侃侃而谈。
项目如此多,责任如此重大,村两委如何保证将这些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姚红旭充满信心地表示,党员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充分发挥村级党员干部的作用。该村每个月的20号,都按时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大家一起开展交流和学习。考虑到目前该村的征地项目多,该村两委组织去杭州留下的蒋村、嘉兴南湖等地进行了取经。
“我们村里还非常注重福利,虽然不多,但是也是心意。每年的端午、中秋、春节,我们都会给60岁以上老人发一些福利,包括鸡蛋、鸭蛋、月饼、米、油和一些现金。”姚红旭表示,作为一个村干部,他和所有村民一样希望村子各方面越来越好,每个人都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