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简介:章村地处姜家镇北部,共有438户1369人。该村四面远山环绕,周边地势平坦,交通和生态环境上佳。目前,该村拥有耕地面积1300余亩,山地面积2100余亩,山林面积12000余亩,生态公益林面积9860亩。一直以来,该村的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蚕桑、茶叶为主,农业经济发展势头喜人。
祠堂多,古民居多,寿星多。这是章村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面对着记者的惊讶,村书记章宁汉自豪地将其原因归结为该村的千年积淀。
“我们村在这里繁衍已经有近千年历史了。早在北宋仁宗年间,章村的始祖(章氏九世祖居福建)游历到此,看见这里群山之间豁然开朗,登上北高峰――貂峰顶上眺望。只见山下一马平川,到南山脚一绿带,被郁川溪包围,犹如一条帆船由西往东远行。貂山在船中央,犹如桅杆高耸,张帆待行。祖先认为此地宜居,于是就在貂山下安居落户,在这里繁衍。”该村的章永健这样介绍起了该村的历史。
该村祖先定居在这里后,果然世代繁衍,枝繁叶茂。举一个例子,章村里光祠堂一共就有11座!至于古亭、古民居之类的建筑,依然有很多保存良好。
“来到我们章村,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忠孝堂了。”章宁汉带着记者穿过深深的巷子,几个转弯后,一座古色古香的祠堂类建筑就呈现在了眼前。
走进这座祠堂,发现里面的很多地方已经过修缮,祠堂内的各个空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最外面的大厅里,有该村表演节目的各种道具,墙壁上也贴满了该村村民的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在一个角落,记者甚至还发现了写满人名字的“孝心榜”。
章永健告诉记者,忠孝堂是该村南宋进士章元礼的故居。这位祖先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当时正是北宋灭国,南宋在杭州立足之时。南宋皇帝想要让他入宫为官,可是这时恰好遇到他的母亲去世,就用要守孝三年为由婉言拒绝了。后来,元朝灭了南宋,忽必烈也希望他入京为官,他最后也用忠臣不事二主的说辞拒绝了。忽必烈被他的忠孝所感动,赐了一块写有“忠孝堂”的匾额。从此,忠孝文化在该村盛行,代代相传。
“忠孝堂,坐北朝南偏西8度,南北纵深32米,东西面宽12.1米,整个组群由门坊、门厅、忠孝堂、神寝组成中轴线,左右对称厢廊各三间。这个房子本身是世宅,章元礼后来向全村人开放,主要是私塾育人的地方。目前,我们已经将这个历史建筑修缮起来,村民一直要求以此为基地,大力弘扬忠孝文化,我们村两委也非常赞同。”章宁汉向记者介绍道。
章宁汉表示,目前该村60周岁以上老人有292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寿星有53人,四世同堂的家庭有应源理、童国平、徐金香、章引循、张中云、余大南共6户。每逢重阳节前后,村两委、老年协会都会组织走访80岁以上老人,评选“好媳妇、好儿子”等活动,大力宣传尊老、爱老、敬老传统美德。让全村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到了暑假,我们将忠孝堂作为留守儿童基地,让这里成为孩子们学习、娱乐的场所。你看,墙壁上的这些字帖,都是村里的孩子写的呢!”
“最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自从忠孝堂修缮完毕,我们村的村调解委员会将调解场所设在这里后,家庭纠纷调解率大幅度提高了。这里本来就是村里人公认弘扬忠孝文化的地方,有600多年历史,在这里调解纠纷,村民无形中就会感到传承的压力,很多小事自然也就化之无形了。”
为了传承章村千年文化,该村还在每年的5月13日举办忠孝文化节。到了那一天,村里开展各种敬老活动,村老年协会在这个时候还会进行“评孝”,将村民公认的“孝星”写在红红的“孝心榜”上。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