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大联村:改善生活环境惠百姓
发布时间:2012-12-06
山村会客厅:大联村:改善生活环境惠百姓

  山村简介:大联村地处浪川乡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现在的大联村是由2007年占家坞里、孙家、毛家山底、邵家、宏泽、梅川、碣头、毛家碓里等8个自然村撤并而来。全村现有人口1505人,445户,村里农产品主要有蚕桑和茶叶等,千汾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一条条水泥路通到田间村头,一幢幢新建的农民住宅楼夺人眼目,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清澈见底的小河徜徉流过,村内尚存的祠堂、门楼和其它传统民居建筑神采奕奕……近日,记者走进浪川乡大联村,真切地感受到该乡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村支部书记曹塘告诉记者,不少农户都将自家装饰一新的房子作为农家饭店、商铺进行经营或者出租,目前村里大大小小约有100多家店铺,已逐渐成为全乡的经济辐射中心与交通咽喉,而商铺、农家乐的兴起,离不开浪川乡积极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走进大联村,昔日的泥土路已被平坦的水泥大道所取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洋房拔地而起,村前是绿油油的田野,村后则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在村子中央,广场体育建设、老人之家等公共设施更是一应俱全。  

  村干部介绍:“自开展新农村建设后,全村进行了合理规划,露天厕所已全部拆除,大联村运用公共厕所+沼气池+纳入生活污水的新型模式,合理布局,结合改厕、改厨等,抓实农村村庄整治工作,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打下了扎实基础。”村民说,以前走进村庄总会闻到阵阵猪粪味,一不小心还会踩到鸡屎,进行污水处理后,村里的卫生环境大为改观。

  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制约农村环境改善的一大难事,该村两委班子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进程中也非常重视农村环境问题,曹塘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是农户的厨房下水、旱厕的粪便污水,不仅处理难度大,而且最容易造成农村水塘污染和滋生疾病,自2007年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划和扶持下,按照乡党委政府的部署,该村先后投入18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160吨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于处理集镇及少部分村子周边农户的生活污水,2011年村里又投入112万元新建了日处理2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为厌氧加人工湿地的模式,这使得大联村碣头等4个自然村达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有效地解决了村庄之前污水直排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人工湿地式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一座集“沉淀、生化、清水”三功能于一体的三格池,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池子上方栽种根系发达的花草植物,吸收污水中分解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经过这样的处理,污水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达55%―75%,氨、氮的去除率达90%以上,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村干部介绍,2011年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征地0.727亩,厌氧池达400立方米,人工湿地面积有150平方米,并埋设了直径700毫米的窨井9只、直径500毫米的窨井128只,铺设管网2000米,覆盖了碣头、毛家碓里、占家坞里、邵家等4个自然村,受益人口1200余人。

  农户们纷纷说,自从建了“人工湿地”,家里干净多了,没有了粪便的异味,处理后的水还可以用来浇菜地,村里环境也干净多了,保证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农民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