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害鼠不仅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还传播多种疾病。我市农田害鼠种类多、繁殖快、适应能力强,随着春季气温的逐步回升,发生也趋于周期性的上升阶段,因此各地要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有利时机,统一行动,及时开展春季农村统一灭鼠工作。
一、发生趋势
据余杭区植保站2月份监测,农田鼠密度为3.67%,去年同期2.35%;桐庐县植保站2月份监测,农田鼠密度为9.30%,去年同期9.41%;淳安县植保站3月份监测,农田鼠密度为4.78%,去年同期9.17%,均超过3%的防治指标。
二、防治意见
1、灭鼠时间。结合近期的鼠情和气候特点,各地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在3月中下旬以镇、村为单位统一开展灭鼠活动,控制鼠群密度,减少鼠害损失和鼠传疾病的流行。
2、灭鼠原则。害鼠流动性大,迁移为害性强,各地要按照城乡结合、“三集中” (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财力)、“五统一”(统一指挥、统一培训、统一供药、统一配制毒饵、统一检查)和“五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室、地不漏丘、田不漏块)的原则,统一行动,开展大范围灭鼠,提高灭鼠效果。
3、药剂灭鼠。选用0.005%溴敌隆大米毒饵。毒饵投放技术:农田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每亩投饵量为100克,沿田埂或沟边每隔10米投放一堆,每堆3~5克;农户住宅区采用连续多次投饵法,按多吃多补、少吃少补、不吃不补、吃光加倍投放的原则进行补充饵量,一般每20平方米投放2~3堆,每堆5克。
4、推行鼠害综合治理。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做好农田环境整治工作,修整田埂,捣毁鼠洞,保护利用家猫、蛇等鼠类的天敌,发挥自然因素的控鼠作用,确保灭鼠效果的持久和稳定。
5、注意安全,防止人畜中毒。在毒饵投放前要告示村民圈养好家禽家畜,特别是狗与猫,防止误食中毒或二次中毒;毒饵投放后3天左右,要及时搜集死鼠,集中深埋。投药7天后要收集残留毒饵集中深埋。如发生人员中毒,必须立即就医,维生素K1为其特效解毒剂。
来源:杭州龙网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耀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