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人杰地灵右源村
发布时间:2013-04-25

  临岐镇右源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远近闻名的书香之村。

  右源村(杨塘)对面有一座青山,因山形状如笔架而得名。巍巍笔架山,竹影婆娑,林木苍苍,山下溪水潺潺,奔流不息,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右源村的孩子勤奋好学非常出名,近年来,右源村出了本科生113名,研究生3名,博士生3名,还出了两名将军,可谓人才辈出,对一个偏远山村来说,实属难得。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右源村这么多人榜上有名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穷” 字。右源村的贫穷落后出了名,建国六十四年,面貌很小改变。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体,日常支出靠国家行政拨款,这仅仅是杯水车薪。为应付村里的日常支出,八十年代后期的历届村干部,绞尽脑汁,坐吃山空。廉价卖光了森林又卖山,卖了学校又卖茶厂。村委办公楼是学校留下的两间教室,幼儿班多年来设在一户孤寡老人家里,今年才搬迁到了一间养蚕房里。

  穷则思变,村穷,家穷,志不穷。村里年年都有鲤�跳龙门、凤凰飞出巢。为了供养这些莘莘学子,50后和60后的父母们,可谓含辛茹苦,他们不惜血本、千方百计也要把子女培养成才。

  村民宋军福本人智商低下,其妻右手残疾,但他们的女儿宋芳智商很高,考上了县重点中学,现已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其弟宋军宝的儿女考上大学本科,女儿宋丽去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儿子宋奇是学医的,学制五年还在校读书。还有其二弟宋军财的女儿,也是本科在读中。他们三兄弟家的四个孩子全部考上了大学本科。村民姜为冬,他从小体弱多病,为了儿子的学业,常拖着病躯做竹匠挣钱,后来为了凑学费,准备出售房子,最终得到亲友的多方帮助才保住了房产。老党员郑木水夫妇年过八旬,老无所依,带着孙女住在一幢泥墙屋里,他们和孙女相依为命,节衣缩食供她读书,小孙女去年高考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

  现在虽然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村民的生活慢慢好起来了,但尊师重教、培养子女的传统没有改变。相信未来,右源村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才涌现。(通讯员 方军)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