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农事指南
2013年夏茶后期主要茶树害虫防治预测
发布时间:2013-07-26
2013年夏茶后期主要茶树害虫防治预测

  从全市不同茶区反馈的数据来看,今年我市夏茶生产前期(主害期)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较重,且危害持续时间长,丽纹象甲在部分茶区危害相对较重,茶刺蛾和黑毒蛾则在局部茶园产生危害,由于名优茶园大部分在春茶后采取了修剪措施,茶橙瘿螨等害虫也仅在部分茶园产生危害。接下来的高温天气,总体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但对假眼小绿叶蝉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假眼小绿叶蝉 该虫危害程度较重。7月2日对自然消长区的调查显示,百叶虫口数为2头(其中若虫2头),6月24日-6月30日对部分生产茶园调查表明,目前虫量己严重超标,大部分虫量在13-27之间,多的地块每百叶在37头以上,但当前及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高温天气将对其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各单位应在此间加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发生趋势决定防治措施,药剂可选用24%虫螨腈(帕力特)(30ml/亩,安全间隔期7天),15%茚虫威(凯恩)(18ml/亩,安全间隔期7天),10%吡虫啉(20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98%巴丹(25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若本地块同时有假眼小绿叶蝉与茶尺蠖危害,可选用或茚虫威等兼治型药剂进行防治,剂量和使用方法与单独防治茶尺蠖一致,有机茶园可选用0.5%苦参碱(用量6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7天)。

  茶尺蠖 第二代虫量大部分茶区发生较轻,预计今年第三代茶尺蠖发生会加重,属正常发生年份。根据第二代发蛾高峰期预测第三代幼虫高峰期(防治适期)在杭州茶区约在7月9日-7月13日。由于今年异常的气候和各地防治差异,今年第二代不同地域、不同地块发育进程就差异极大,第三代的发育进程及虫量各地块间会有较大差异,各单位务必在7月上旬未开始加强调查,选择虫量超标、田间虫龄大都在2、3龄时进行防治,防治时一般无公害茶园可选用阿立卡(20ml/亩,安全间隔期7天),15%茚虫威(凯恩)(18ml/亩,安全间隔期7天),2.5%溴氰菊酯(敌杀死)(20-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2.5%三氟氯氰菊酯(20-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10%联苯菊酯(天王星)(2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6天),2.5%联苯菊酯(天王星)(5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6天)。对有机茶园,建议可选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清源保制剂、BT制剂等。此外,在药剂的选择上,各单位应在保证农残的前提下,根据本地茶尺蠖的抗性选择轮换用药。

  茶橙瘿螨 今年茶橙瘿螨的入峰时间较迟,绝大部分茶园未产生危害。7月2日的调查显示自然消长区有螨叶率为0,生产茶园平均有螨叶率为7.6%,平均每叶螨量1.88头,尽管当前危害不重,但根据当前以名优茶生产为主的模式分析,虫量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会有所上升,各生产单位应加强田间调查,对平均每叶有螨10头以上的茶园应进行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5%速螨酮(又名哒螨灵、扫螨净等,安全间隔期7),用量25-30毫升/亩(该药欧盟最大允许残留标准为0.02毫克/千克,在出口欧盟茶园中应控制使用),73%克螨特3000倍大容量喷洒(注意控制浓度,高浓度易使茶树产生药害,安全间隔期10天),有机茶园可选用绿颖。

  茶刺蛾 第一代在部分茶园己产生危害,第二代是主害代,危害面积会有所扩大,各单位应在7月下旬开始加强调查,对危害较重的茶园在2、3龄幼虫期进行施药防治。施药时应注意要将药液喷在茶树中下部叶背。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5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10%氯氰菊酯(20~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7天)、2.5%溴氰菊酯(敌杀死)( 15~2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10%联苯菊酯(天王星) ( 2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6天)。

  此外,今年部分茶园黑毒蛾、扁刺蛾、油桐尺蠖等发生较重,各地应加强调查,及时进行防治。上述推荐药剂中,吡虫啉、茚虫威等大部分药剂在欧盟等进口国标准较严,不同确定出口地的出口茶园应禁止使用,同时,由于各地块用药水平与用药量的差异,各地可在推荐用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用药量。

  来源:杭州龙网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