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致富路上
山坳坳里响凤鸣 ——记左口服装加工厂经济人仰三凤
发布时间:2013-09-12
山坳坳里响凤鸣 ――记左口服装加工厂经济人仰三凤

  
 
    方家村是左口乡的一个源头村,从乡政府开车还要40余分钟。一走进方家村,就看到十来个老人家围坐在台子前认真地套笔,动作很娴熟。再往村子中间走,就听到哒哒哒的缝纫机的声音。在老大会堂里摆着17台缝纫机,十几位四十余岁的妇女正在机器上加工衣服,这就是左口乡三风服装加工厂,非常简易非常普通的小厂,是方家村的第一家来料加工厂,带动了方家村妇女生活和思想的改变,使得方家村从原来来料加工空白村到现在的拥有两家服装加工厂和一个套笔加工点的来料专业村。
 
  三凤服装加工厂经纪人名叫仰三凤,今年46岁,是左口乡方家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姑娘时在农村曾经跟缝纫师傅学习缝纫技术,1994年和丈夫方立忠一起投入到外出务工的大潮中。在杭州打工期间,仰三凤也从事过服装加工和一些手工加工如套笔、织围巾等,当时只是作为一名加工者,并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来料加工经纪人。

  在外打拼了几年,积攒了一些本钱,2002年仰三凤和丈夫一同回家,在原左口乡长坪林场养殖土鸡,但是遭到了全国性“禽流感”等疫情影响,两年时间里造成了20余万元的亏损,对夫妻俩的打击很大,打工赚来的那点辛苦钱没了一大半。看到这条路的艰难,需要的成本太大不适合自己。适时县妇联正在大力鼓励发展来料加工,丈夫方立忠想到妻子仰三凤会缝纫技术,两人商量着可以试试办个来料加工厂。吸取原来创业失败的经验教训,要创业就要先了解来料加工的效益。2004年,方立忠为仰三凤买了第一台缝纫机,主动到凯盛工艺品厂拿来半成品在千岛湖的出租房里让仰三凤加工,刚开始工资只有每月900元,但是仰三凤没有放弃,因为她知道缝纫技术是靠练出来的,越做越熟练,工资也会提高,果然半年后,工资从原来的每月900元到2000余元,感到效益还不错,就和丈夫方立忠商量买来10台缝纫机在浪达岭东庄村办了一个小型服装加工厂。2008年,左口乡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夫妻俩知道方家村在源头距离千岛湖路途远,村里有很多妇女在家带小孩出不去,但是又没有经济来源,于是他们回到方家村办服装加工厂,租赁村大会堂并添置了11台缝纫机。

  仰三凤当起了缝纫师傅,组织留守的农村妇女学习缝纫技术,她耐心细致手把手地教,加工妇女从一点都不会到慢慢熟悉,工资也从每个月700余元到现在的2000余元,加工人员从原来的6个员工扩大到了现在的近20人。此时方立忠也竞选上了村委副主任,2011年方立忠当选上了村党总支部书记,并荣获2012年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夫妻俩在各自的岗位上共同做出了努力,仰三凤一心一意在家从事服装加工和当缝纫师傅,保证服装加工质量,不仅给村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每个月仰三凤自己也能做出2500元的工资。

  (通讯员 王吕)  编辑王建才 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