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致富路上
从“一梅迎春”到“百花竞放”——记左口乡凤翔自然村来料加工经纪人方小爱
发布时间:2013-10-31
从“一梅迎春”到“百花竞放”――记左口乡凤翔自然村来料加工经纪人方小爱

  这是一个设在左口乡凤翔自然村的来料加工套笔点:几张桌椅,几堆套笔原料,加上几个中老年妇女……虽然简简单单,但是每一个村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她们边干活边说笑,场面显得很是热闹。

  “场地很小,赚钱不能和城里干活相比,但是胜在就在家门口,劳动强度不大,大家都可以做!”看着自己一手组织起的来料加工队伍,方小爱脸上笑眯眯的。

  方小爱是左口乡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淳朴是她最大的优点,也正式因为这一原因,她从一位普通农村妇女逐渐转变成一位来料加工经纪人。

  2005年的时候,村里开设了第一家家纺厂。方小爱虽然不会缝纫,但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第一批报名成为了来料加工人员。“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原来就会缝纫的人每天可以做40余元,我10元都做不出来呢。不过我想,熟能生巧,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回忆起当年的日子,方小爱表示,为了做好裁缝,她每天早上6点就去上班,晚上9点才歇工回家。随着熟练度提高,她的工资从原来的10元不到涨到20多元,3个月后终于和别人一样每天能拿到50多元的加工费。

  后来,方小爱来到家纺厂扩大规模做环保袋,场地也从凤翔自然村改到了左口自然村,她每天都要骑5公里的自行车到加工厂,每天坚持从不间断做了六年的来料加工人员。

  那么,她是怎样从一个普通来料加工参与者成为来料加工经纪人的呢?说起来,这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机遇。

  原来,方小爱有一位分水亲戚。分水是制笔大镇,她的亲戚和她商量,能否在村里开设一个套笔点。由于左口村只有一个家纺厂,没有手工点,村里有大量的老年人在农闲时间没有活干。想到这里,方小爱立即答应了。

  2011年5月,方小爱放弃了每个月有二千余元稳定收入的环保袋加工,接手了没有任何经验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工作。她先从分水接了些笔自己试着套,学会了再耐心地教老人们套。有些老人学几次都学不会,想放弃,但是她总是耐心地手把手教,并鼓励大家熟能生巧。

  就这样,在方小爱的努力下,这个爱心来料加工点启动了。一段时间之后,许多老人就在她的鼓励下,加工数量不断增加,每天赚的钱也从几元增加到了20多元。

  徐发香是村里的一个普通村民,去年她的儿子意外去世,家里失去了主劳动力和经济来源,正是来料加工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我们老人年纪大,出去打工没人用,还好村里有个套笔点,可以挣点生活费。”她这样说。

  说起来,当了来料加工经纪人,算是从“员工”变为“老板”了。可是,对于方小爱来说,当了“老板”后不但更辛苦,而且收入反而少了。

  “赚钱来说,还是以前赚的多。现在每天要检验加工者做出来的笔的质量,货做完了还要及时通知分水的老板发货过来,遇到赶货的时候要努力发动老人们尽量把货赶出来,农忙的时候还要和老板沟通,少发点货以防完不成等等……”方小爱倒了倒苦水。虽然辛苦,虽然不是最佳赚钱方式,但是她却乐此不疲。

  “工资是比原来少了,但是看到村里这么多老人能在农闲时间每个月挣点钱,心里舒坦。”方小爱道出了自己的动力的来源。在这位朴质的农村妇女看来,“催放百花”显然比自己“一梅迎春”强多了!

  (记者 方俊勇 通讯员 王吕)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叶青 范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