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动物疫病的高发时节,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容忽视。近日,从县畜牧兽医局传来消息,从3月15日至4月23日,全县将集中40天时间打好春季重大动物集中防控行动。那么,为什么春季是动物疫病高发季节?在饲养环节,又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为何春季动物疫病高发?
笔者从县畜牧兽医局防疫科了解到,之所以春季动物疫病高发,是因为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利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之春季空气潮湿,日照强度相对夏秋季节弱,紫外线杀灭病原微生物强度不够,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传播。还有春季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动物机体调节能力受影响,免疫力降低,病原微生物容易入侵。
有效防控的“三部曲”
那么,在饲养畜禽时,怎样做可以有效防控动物疫病?防疫科的工作人员介绍,畜禽饲养环节的防病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提高动物机体抵抗力。免疫工作是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基础工作和最基本的手段,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坚持“防重于治”。除了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病种,各养殖场(户)还要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在确保做好畜禽强制免疫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做好畜禽其他传染病的因病设防。
其次就是要做好消毒灭原。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最有效途径。春季到来,要对饲养畜禽的场所及周围环境要进行一次彻底净化,清理焚烧畜禽饲养场内及周边地域冬季沉淀下来的垃圾废物。此外,还要对畜禽圈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定期全面消毒,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对畜禽粪便、污物等要彻底清理,堆积发酵,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使其无可乘之机,从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最后,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保温防潮,提高营养水平,做好环境卫生,减少人员及畜禽流动。春天的气候常常是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因此,创造温暖、干燥、通风、清洁的饲养条件,对保障畜禽健康、促进生长发育、防止发生疾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树立健康养殖理念,实行封闭式、全进全出、分段隔离式和合理密度等科学养殖方式。保持畜禽饲养环境相对稳定,尽量减少外因对畜禽产生的刺激,不断提高畜禽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通讯员 祝荣)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叶青 范小青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