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致富路上
乡间油坊醇香四溢 榨油技艺五代相传
发布时间:2017-06-08

记者 严月玲

  三月油菜遍地金黄,六月菜油十里飘香。又到了菜油加工季节,6月2日,记者走进中洲镇霞童村林家坞自然村,在潺潺溪水边,一座红砖老房子依溪而建,还未走近,一股浓浓的油香便在房前屋后四散开来。

  “咕噜,咕噜……”走进榨油坊内,两个大炒锅里的菜籽随着炒籽机的运转,不停地上下翻动着,腾腾的热气扑面而来。一旁的榨油机一边向铁桶内“输送”金黄的菜油,一边“吐”着菜油饼。50多平方米的油坊里,堆满了油菜籽、菜饼和老旧的工具。

  从事榨油50余年

  “我们主要是帮周边的农户压榨油菜籽,这几天是榨油高峰期,从5月底开始,连续十几天都是通宵,平均每天可以榨5000―6000斤油菜籽。”榨油坊的主人李景月边忙着查看翻炒的菜籽,边向记者介绍。“要榨出好的菜油,这个火候很关键,把握不好就会影响菜籽的出油质量。菜籽炒得好不好,主要看颜色,一般要炒到金黄色才行。”

  今年70岁的李景月,从16岁就开始学习榨油技艺,闻了50多年的菜油香,也见证了油坊的改变。“这门手艺是从我太爷爷那一辈传承下来的,以前那绝对是纯手工,现在基本上都是用机器榨油,纯手工的很少见了。”回忆起以前手工榨油的经历,李景月不禁感慨万分。“从炒籽、磨粉、蒸粉、做饼到榨油,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这样榨出来的菜油,晶莹剔透、色泽金黄,而且醇厚浓香,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但工艺复杂,费时费力,从早忙到晚,一天只能榨1000斤油菜籽,榨出300斤菜油。”

  榨油技艺传承五代

  李景月的儿子李新慷是榨油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他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对榨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油厂去看爸爸榨油。

  “自己真正开始学是十七八岁的时候,那时候已经用机器榨油,但榨油步骤几乎是一样的。”回忆起第一次炒籽的过程,李新慷至今记忆犹新。“刚开始学的时候火候没掌握好,一不留神就炒焦了,这样榨出来的油会变黑,而且不清澈。”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李新慷并不气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最终掌握了熟练的炒籽技术。李新慷说,虽然机器榨油更加省时省力,但要榨出好的菜油,关键还在于传统的手工榨油技艺。

  “附近的村民都知道我们家是祖传的手艺,每年一到这个时候,都会把自家的油菜籽送到我们这来加工。”李新慷告诉记者,一般来说,1000斤油菜籽能榨400多斤菜油。

  菜油颇受村民喜爱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了不少前来榨油的村民。长埂村的陆志兰告诉记者,她今年拿了540多斤油菜籽,专程跑到这来榨油。“这家榨油技术好,不仅出油率高,而且榨出来的菜油又香又好,我每年都会来。”陆志兰笑着说。

  李新慷告诉记者,除了中洲当地村民,汾口、安徽的一些农户也会把油菜籽运到榨油坊加工。“家里还有一块印章,和榨油手艺一样,也是祖传的,有100多年了。”记者看到,虽然年数较长,但印章保存得比较完好,上面清晰地印着“广源油车”四个字。李新慷说,他打算把印章上的字作为榨油坊的名字,希望榨油手艺跟印章一样,一代代传承下去。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波 范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