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鱼塘,一个山村的“胎记”
发布时间:2018-12-26 10:09:48

在海拔1058米的静山尖下,坐落着一个很普通、很不起眼、很小很小,一个60来户人家、200多个人口的村落,它就是生我育我的三坦村西源自然村。在这个地处海拔500多米的村中,原先曾有一个小水塘,因塘中有鱼,故村人惯称为“鱼塘”。

鱼塘,不大,三十多平方米,故得加个“小”字。它坐落在村中间,呈正方形。鱼塘四周用石板铺就,其中一横一竖为村道,绕鱼塘转了弯。村民上山下地干活、平时来回走动,必须绕鱼塘走过。一条山溪水,从合源岭下经村头、沿鱼塘边潺潺流过,一年四季唱着优雅动听的山歌;四周有十几户人家把鱼塘拥抱在怀中,看着鱼儿在水中畅游,与村民共度着一年又一年的和谐时光。

鱼塘里的水,主要是从村后静山尖下黄石湾流下的天然山泉水。清清的溪水,经田畈水沟、路旁小沟、屋边水沟,再经地下水沟,从现在江锦红房屋底下,慢慢流入塘中的;又从鱼塘边的石缝渗透到鱼塘边的山溪中去。过去,都是用石头垒成的石磅,不像今天都是钢筋水泥,所以水是自然渗透的。清洁的山溪水,给鱼儿生命和生长提供了源泉,难怪外村人都夸这里的水好。

在这么个高山之村的正中间,有个鱼塘本身就不容易,更神奇的是,不论是久旱不雨还是大雨滂沱,水塘里的水始终那么多,且清冽透彻。天旱,塘里的水是那么多,遇到洪水暴涨,塘里的水略有增多但不会太多。塘中的水是活水,故总是清彻干净的。孩提时,和小伙伴们蹲在塘边玩,发现鱼塘里还有绿茵茵的水草,鱼儿忽钻进水草里忽游出水草外,有深灰色的,也有红黄色的,几条大鱼带着一些小鱼在塘里游来游去,非常好玩。现在想来,鱼塘里可能是草鱼,小的可能是草鱼和鲤鱼。

鱼塘的上方略为高出,当地方言称作“驮石头”,因此处有一块大石头而得名。方言“驮”,即“大”也!此处是一个热闹的中心地。上村、下村,阳面、阴面的村民们来来往往、上上下下、进进出出,都必须经过这里;平时,尤其是夏天的晚饭后,村民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此处聊天、休息,可谓是村上的“新闻发布中心”。鱼塘的一侧,原先是江樟海的住房,门口有一个晒场,前面是烧饭的厨房,下面是猪圈和牛棚。鱼塘靠村头溪边一侧、大石头下的一小块地上,记得种有南瓜等蔬菜和几个厕所。20世纪60年代,鱼塘边上的房子成了村生产大队的办公室。

自古以来,关于这个小鱼塘,村上就流传着美妙的、富含文化韵味的说法。一是有“五笔醮墨”的说法。鱼塘为方形,村民们说,这是供读书人磨墨写字用的砚台。村周围的5座山脉好似5支巨大的毛笔,伸向砚台醮墨。它暗示着村上要出文人,村上人是靠笔杆子吃饭的。二是有“五马奔槽”的说法。村民把村后周围五座山脉喻为红、黄、蓝、白、黑“五匹骏马”,马的头都伸到村中喝水。马者,千里马也。“五马奔槽”也暗指这里要出人才。750多年前,西源村江氏始祖正达公来到这里,见此处山清水秀,自然风水好,便在这里安营扎寨,逐步繁衍,形成村庄。

参军入伍后,我就很少回老家了。一眨眼20多年过去,1982年初,我从部队转业回地方后再回家乡,发现村上发生很大的变化,遗憾的是原先的鱼塘不见了,不知什么时候被填埋而在上面盖上了房子。从此,鱼塘成了历史的记忆,成了民间的传说,实在是可惜。在村民的心目中,鱼塘是“风水”的标志、村貌的“胎记”。如果今天仍在,稍微整理美化,肯定是一处极好的风景。

鱼塘,成了一段无文字的村史,留下了乡愁,刻下了村的音容笑貌,留下了我那深沉的、美好的、幸福的思念。 (江涌贵)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