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车轮滚滚
发布时间:2019-01-15 15:14:24

杭黄高铁全线通车,“子弹头”钻隧道,跨桥梁,过峻岭,穿崇山,掠田野,呼啸飞过于千岛湖畔。思及此,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童年的记忆油然而生……

想当年,我们小时候坐的是木椅车,早先这种木椅是固定不动的,没有轮子,但却是祖上传下来的,一代传一代,老大坐了坐老二,老二坐了坐老三……

这种木椅车,乡下老一辈人孩提时代大都坐过,它看似简单,却也五花八门,正方形的,长方形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有四只木脚,这种木椅可坐可站,安全稳定。

那时国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农村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三五个之多。白天,大人要劳动小孩无人照管,因此一般家庭都是大的管小的,最小的就把他(她)关进木椅里,扣好木椅“压发”(“压发”是淳安地方方言,意为安全开关),小孩自己爬不出来,这样大人们就可以放心地去干活了。

后来人们用碗口粗的木头锯四个像圆饼一样的东西,中间再挖个洞,安装在木椅下当车轮,乡亲们管这种木椅叫做“檑滚锤”木椅车,“檑滚锤”木椅车的优点是移动比较方便。

那时在乡村小道上跑得最多的当数独轮车。这种车子有一根皮带连接左右两根扶手,推车时套在脖子上使车保持平衡。在平路上靠两手的暗劲并用脚力推动前行,独轮车的前方备有一根麻绳,上坡时前面需要有人拉,下坡时前面也需有人帮助,以防滑坡发生翻车的危险。

这种独轮车多用在乡村供销社的运输队,运盐、运食品、运农用物资,还有粮站运粮食,一般都是俩人以上结伴而行,这样互相有个照应。再后来发展成了双轮车,有的地方叫“平板车”,这种车可载重千把斤,而且比独轮车平稳、安全、省力。

我是新安江移民,1959年从原遂安古城移民到汾口,记忆中最早见到的第一辆汽车是“木炭汽车”。读小学时,我们每天上学走的武强溪堤坝对面,有一条通往开化、安徽的公路,这条公路在新安江水库没形成前,连接遂安古城。新安江水库形成后,这条公路成了断头路,到百亩畈龙山街就是终点站了。

汾口三底汽车站是原遂安县一个古老的车站,站址在原先的三底村,就在我们学校对面,后来才搬迁到郑家经门村,但站名仍叫“三底汽车站”,有两三个工作人员。三底站每天有班车发往开化县和安徽屯溪,这种木炭汽车车厢的尾部背有一个“包袱”,像一只圆柱形柴油桶,里面放的是木炭,这种木炭客车只持续了一两年时间,后来就再也没有看到了。

接着,农村有了脚踏车,当然第一次见到骑脚踏车的人是穿着绿色工作服的邮递员。他们的车子是绿色的,大盖帽也是绿色的,就像田野上的青草一样绿。他们骑的脚踏车行驶在乡村,就像“敌后武工队”一样威风,到哪里都会吸来姑娘们的一片眼球。

再后来,也就是现在的儿孙辈,他们从娘肚子里滚出来就与“车子”打上交道了。在产房有婴儿推车、滑轮车,长大一点了有儿童学步车、玩具车、儿童三轮车、儿童自行车,这些儿童车都带有轮子,有的还配有布料做的帐篷,漂亮极了。

从木椅车、独轮车到平板双轮车;从木炭车、脚踏车到绿皮列车;从摩托车、电瓶车到小轿车,又从一个轮子到两个轮子、四个轮子,再到今天没有轮子的动车,一路风尘,人类从来都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五花八门的车子铺就了人们丰富多彩的“和谐”幸福之路。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快!太快了!“高铁”“高速”,一步一车印,一车一痕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前进的脚步谁也挡不住! (章公平)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