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刻钢板
发布时间:2019-01-24 10:35:58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那一年我在村小代课,用钢板刻了这首诗印发给学生阅读,琅琅书声飘荡在家乡的田野上。

突然就想起刻钢板的事情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难忘的岁月里,那原始的刻印文字工具:钢板、铁笔、蜡纸,刻印出一张张带着浓郁油墨香的通知、传单、文件、小报、讲义、教案、试卷,还有贺知章的《咏柳》诗等等。随着时代脚步的快速迈进,电脑、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等先进的复制、印刷设备的到来,当年“刻钢板”这简易的印刷技艺已经销声匿迹,也只好用来思念和怀旧了。

“刻钢板”是六七十年代印刷文字的一种技艺。

“刻钢板”的一套工具是:钢板、铁笔、蜡纸和油印机。

完成一份文件或一个通知,须有两个程序:刻写——印刷。

刻写,是把蜡纸铺到钢板上,用铁笔将要印刷的文字刻在蜡纸上。刻了文字的蜡纸,贴到油印机上面框内的丝网下面,卡紧。用刷子沾了油墨,在丝网上面涂匀,再用滚筒暗暗使劲前后拖拽,底下的白纸印上了一行行黑的文字。

钢板,长条形统一规格且有螺纹,大约34-35厘米长、7-8厘米宽,有单面也有双面的,双面的就是一面直纹,一面斜纹;铁笔,钢针做笔头,塑料或木料做笔管。空芯的笔管里,还配有几支备用的笔头;蜡纸,用油蜡材料制成,8K左右,纸质光滑透明,正面有薄薄的一层蜡,应该是烛蜡。蜡纸分通用格、田字格、横书格等,一般刻文字材料用通用格。

我第一次刻钢板,是在村小代课的期中考试出卷纸。

刚开始刻,手根本不听使唤,中指握笔处硌得生疼,拼死拼活刻出来第一张试卷,放油印机上一印,我的天呀!整张试卷模糊一片。字,只印出半个的也有,一块墨馃不现字形的也有。捧着这样的试卷,急得掉眼泪。同校的一位郑姓民办老师见了,赶紧帮我重刻了试卷。感激之情铭记于心,到现在我还记着。郑老师告诉我,刻钢板用力要适度,用劲要均匀,蜡要刻透,印刷时油墨才能渗透到白纸上,印出来的字才清楚。切不可用力太重,划破蜡纸,蜡纸破了印刷时油墨就渗得多,字印出来会模糊。自此,我边学边刻,边刻边学,逐渐掌握了刻钢板字的要领,实实在在学到了一门技艺。后来村里办业余剧团,剧本几乎都是我刻的:《血手印》《秦香莲》《苗岭风雷》《十五贯》《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越刻,字越漂亮。

刻钢板还有一些技巧,一旦刻错了字,用光滑的笔杆头端,把错字抹一抹,再把刻起来的蜡抹回去,使刻错的字模糊起来,然后划着火柴,不等燃透就吹灭,将没烧尽带着火星的火柴头靠近错字,把蜡烤化,凉一凉,可重新刻上正确的字。

老家邻村——叶家村(现在我们是一个行政村了)有一位钢板刻出名的人,当年,他是人民公社的广播员。公社里的文件、通知、资料刻印都出自他手,无论楷体魏碑,隶书宋体样样能刻,且字字骨骼清奇,丰体玉颜,压垮印刷厂铅字印刷,人才难得!可惜中年罹癌,英年早逝。他用过的刻钢板用具今若还在,也只能任其到地老天荒了。平民之用物,又非文物,有谁会存之储之?

字比人寿,文化的传承有字就不会断流。

想念刻钢板。 (王丰)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