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史海钩沉
凭吊黄村桥
发布时间:2019-04-21 10:33:25

余利归

历史,总是有丰富的载体传播。淳安山区,大大小小的古桥,如同各式各样的碑刻,同样承载着、蕴藏着不同的历史故事。

冬至过后第二天,我与爱人特地驱车奔赴姜家镇黄村桥村,寻觅黄村桥遗踪,凭吊怀古。

关于黄村桥,我的最初印象产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姜家镇有一造纸厂,收购农村麦秆造纸。我们兄弟曾经将麦秆装上拖拉机运往姜家卖给造纸厂。途经鲍家,得知此鲍家为黄村桥鲍家。后来,爱人参加工作,第一站就是黄村桥鲍家,一待就是三年。往来于此,常常到鲍家大桥上散步吹风。在心中,这鲍家大桥就是黄村桥。

实际上,先入为主,思维定势,往往是错误的。几经回环周折,最近才憬然有悟。黄村桥村确实与黄村桥有关,但大桥不是鲍家大桥,而是另有所指。真正的黄村桥,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石拱古桥。这座桥现在还在豸山脚自然村对面的溪流上。

车过鲍家大桥,沿公路来到豸山脚自然村,咨询村民,指点说路边那棵老樟树,沿水圳边的机耕路到溪边,往下一点就是黄村桥了。桥对面就是一座山包。

细雨如丝,天空迷濛。田野中油菜一片翠绿。我们来到溪边,远远便看到了一座石拱桥,三孔,高出河堤横跨在溪流之上。桥下河水因雨而显得有些混浊。

近观黄村桥,桥墩石块方正,清晰可辨,墩脚处有几处石块空缺,空悬着,看着有些令人担忧,似乎有点岌岌可危。桥上方藤蔓缠绕,有一种沧桑之感。桥头有水泥砂子混合铺面,桥面已经坑坑洼洼,不再平整。传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村民在此寻宝造成,甚是可惜。

黄村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故事。

在政协从事文史工作,整理遂安县志。民国遂安县志津梁志记载:黄村桥,县北二十里。宣和间邑人詹安建。裔孙詹建晖重修,建屋其上,邑人陆希和记。后圮。里人方灶用石卷砌。明朝万历遂安县志也有记载:黄村桥,在县北四十里,以村名。宣和间邑人詹安建。裔孙詹廷辉重修,建屋其上,邑人陆希和记。后圮。里人方灶用石卷砌。两志记载初看差不多,但实际上,万历县志记载稍详,时间、距离、桥名、人物记载更准确。这座石拱桥,始建于北宋,修建于明朝万历以前,是一座千年古桥。

詹安,北宋郭村人氏,创办了双桂堂,后改名瀛山书院。他生五子,俱登科第。后代詹仪之是南宋时期遂安理学大师,与著名理学大师张栻、吕祖谦、朱熹往来甚密,商讨格致之学,并为朱熹刻板印书。还有詹騤高中状元,成为淳安三状元之一。郭村章氏、汪氏、方氏等也人才辈出,这都得益于瀛山书院的良好教风学风。瀛山书院是遂安教育圣地。银峰方氏,前后六刻瀛山书院志,不仅说明了詹氏与方氏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也为淳安留下了宝贵的教育史料,如此连续完整的书院志,在全国也极为罕见。郭村詹氏盛极一时,名扬一方,成为遂安骄傲。

郭村詹氏称作东源詹氏,相邻的浪川、汾口詹氏则称作西源詹氏。黄村桥与两支詹氏发祥相关。

据《东源詹氏宗谱》,唐朝之后的五代时期,詹氏祖先至兰公出任睦州刺史,其后居建德。至兰生四子:承俊、承礼、承福、承旺。承礼、承福卜居遂安县新安(浪川、郭村原为新安乡)两源。尝憩两源口黄村树下,商榷所向,折木枝插地上,久而敷荣发茂,二老遂喜,承礼公居新安西源(浪川詹家),承福公居新安东源(郭村),为东西詹二老也。

二老卜居之后,课子营生,且耕且读,家法甚正。至北宋元符三年,詹安之子詹林,始登正科。此后,詹氏二族子孙频年登第,詹騤更是名魁天下,一时荣之。

饮水思源。宋宣和间詹安就到黄村建筑石桥,以村名为黄村桥,方便当地往来。詹安之子詹至考取进士,入朝为官,亦在二老憩息并折木插枝之树旁买地建筑詹氏宗祠,称二老(承礼、承福)祠,绘二老像,供詹氏祭祀。詹氏种德睦邻如此。

郭村《东源詹氏宗谱》及浪川《蟾里詹氏宗谱》均收录陆希和《重修黄村桥记》。陆希和,狮城四隅人,明朝景泰间泰宁教谕,归老于家,邑令朱福聘修县志。他在记中写道:北宋末年,宣奉大夫邑人詹安在距邑西北一舍建黄村桥,以石辏架其流,聚水三道,高三丈有四,袤十有四丈。明朝,詹安十二世孙广德州判士詹英命从侄詹廷辉(民国县志记为詹建晖,万历县志记为廷辉)修葺此桥。廷辉祇承从叔命,修桥完固如旧。又创屋于上,高广各一丈四尺,两簷设楯以蔽风日,楯楹置凳以憩行人。

人以地名,地以人传。郭村詹氏盛于两宋,后来散居各地,日渐式微。而黄村桥却成为一个地标、地名保存下来,沿用至今,现今还作为村名。

时移世易,阡陌变迁。黄村桥自宋以后即为姜家通往郭村、浪川之通途,为百姓往来和劳作立下汗马功劳。当公路开通,鲍家大桥架设于上游之后,交通改道,虽然黄村桥作为地名村名流传下来,而作为实体的黄村桥却日益荒凉寂寞,淡出视野。再谈起黄村桥,便有“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之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很欣赏此诗句的哲理。然而,就我了解黄村桥这座古桥,我却是得益故纸。我在县志,在詹氏宗谱中看到了石桥背后的故事。而我真正得以一睹黄村桥之真容,其线索也来自故纸之中。前几年,好友洪美娟提供康塘洪氏宗谱,其中有豸山脚洪氏里居图,豸山脚村前溪上标有黄村桥,隔溪相对原有黄氏居住。东临郁川溪,上游为郭村,西临芹溪,通往浪川,正处两源口。这与詹氏宗谱记载相符。按图索骥,终于与黄村桥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驻足黄村桥上,桥那头的道路已经不辨西东。兴焉一时,废焉一时。一座古桥,功成身退,逝者如斯!

一座桥,既承载着交通功能,又承载着历史文化。黄村桥,历经千年,虽然风烛残年,依然风姿绰约,可谓不幸中之万幸。而今,瀛山书院作为教育圣地已经列入文化修复工程,黄村桥作为与之遥相呼应的詹氏人文遗址,与瀛山书院交相辉映。心中期待,黄村桥能够引起政府关注重视,修复之,宣传之,让那段历史文化再次得以闪耀传承。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