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人文探究
代代坚守 让睦剧不暮
发布时间:2019-11-07 09:25:38

记者 方婷婷

说起淳安睦剧,也许许多人不甚熟悉。睦剧由早期的采茶戏与竹马班结合而成,因早期演出只有小旦、小生、小丑三个角色,又称为“三脚戏”。睦剧多取材于农村日常生活,乡土风味浓厚,极富表现力,深受老百姓喜爱。

但由于种种原因,睦剧的发展却是一波三折,繁荣、沉寂、解散、重组、再发展……回忆起过去的经历来,屏门村的王木英也是感慨良多。

睦剧的有缘人

1976年,对于淳安睦剧人来说是令人激动的一年。在经历了几年的沉寂后,这一年,淳安睦剧重新走上了繁荣之路。

当时只有十岁的王木英,亲眼见证了屏门村睦剧的繁荣景象:屋前屋后的老人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对着词,偶尔会惹得一旁玩耍的孩童学上几句,童声稚语甚是有趣;田间地头的村民也时常哼着调儿欢快地劳作着,有时唱到起劲处就一把丢下手里的锄头,摆上一个剧里的经典动作,那也是常有的事儿……

“除了自己唱唱,那时候大家也都争着抢着要去参加村里的睦剧团,可热闹了。”王木英介绍说,那时几乎村村都有自己的睦剧队伍,男女老少的参与热情也都十分高涨,都想争得一席之地好好展示展示自己的风采。

在屏门村,睦剧成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家家的“剧迷”也不少。

“我家也算得上是一个戏曲家庭了,我的爸爸、姑姑、叔叔都是演员,我从小耳濡目染的,也就慢慢地爱上了睦剧。”王木英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是一名丑角,每次扮演的都是一些诙谐幽默的角色,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欢乐。父亲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演出前总要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唱腔、动作、走步一样马虎不得,有时回了家也会独自练习到深夜。

到后来成了家,王木英家的睦剧队伍就愈发庞大了,丈夫、公公、小姑也都是实打实的睦剧迷,大家都爱唱上两句。“我们会经常开玩笑说,果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辈子我与睦剧的缘分是说不清了。”

从“打杂小妹”到“扮丑专家”

1982年,16岁的王木英加入了屏门村睦剧团,成为一名她自己口中的“打杂小妹”。

“刚进睦剧团的时候,也没有专业的老师教我们,大家都是边学边唱,遇到不会的就一起研究。”由于年纪小,加之功力仍不够“火候”,起初王木英只能在团里扮演一些毫不起眼的小配角,站在一旁没有台词的小兵,又或是不露脸的小丫鬟,可以说是毫无存在感。有时,她甚至还得担一担“临时小场工”的角色。

但这些并不会影响到她对睦剧的热爱与坚持。“演一个角色就要爱一个角色”,王木英时常这样说着,她也一直这样践行着,而机会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一次,睦剧团应邀到梅峰庄村表演《狸猫换太子》一戏,在演出当天扮演接生婆的丑角却因故不能到场,没有犹豫,团长当即指定了王木英:“小姑娘,你来!”

临危受命让王木英很紧张,但她也深知这是自己的机会,便爽快答应了。“团长在后台教了我几句,告诉我念什么台词,做什么动作,我就这样上了,没想到效果还很不错!”演出过后,观众一片叫好,大家也纷纷夸赞她的表演,这让王木英对自己更有了信心,也开启了她的“扮丑”之路。

有能力有态度,王木英不再是团里的“小透明”,她逐渐开始扮演许多重要角色,但她说自己最喜欢的仍是丑角。

“虽然丑角总是会化一些奇怪的妆容,行为举止也总是夸张至极,但它能给大家带来许多欢乐,我觉得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一如以往,王木英坚持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在“扮丑”上下足了功夫,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专家”。

现在说起屏门乡的睦剧丑角,谁能不想到屏门村的王木英呢?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听老一辈人说,在我还未出生的那个年代大家就对睦剧十分热爱了。”王木英笑着说,“说件有意思的事,我公公那时还年轻,他们一伙人为了学习睦剧,坚持每天走去几公里外请年长的老师来教,遇上发洪水的日子,他们还趟过河将老师背来。”

热情高涨,但在资金匮乏的年代,现实总爱给大家“泼上一盆冷水。”没有钱,就买不起好的乐器,买不起像样的戏服。为了环境能更好一些,大家只能自己掏钱集资,能有几件像样的“家伙”,带上他们到处演出,能挣得几块又再次投入用来购买更好的装备。如此循环往复,愈难愈进。

“到后来有了政府扶持,钱是有了,可人没了。”多次的解散、沉寂、重组波折,让很多老人产生了退却的想法,加之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新鲜血液难以接续……

可睦剧要传承,要发展,该怎么办?

为了重新将队伍建立起来,2015年,千岛湖旅游集团跑遍全县20多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和省内外7所职业艺术学校,“走村入户”式地招聘演员,发布“英雄帖”广招英才,最后建立起了一支新的睦剧队伍,也让淳安县睦剧团再次重生。

作为“睦剧之乡”的屏门乡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为睦剧事业发展贡献力量。2016年,屏门在杭州市剧协副主席王姝苹老师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开办了屏门睦剧学院,吸引了一批“新鲜血液”,并邀请专业老师前来教学,使得睦剧发展后继有人……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千岛湖屏门睦剧文化旅游节”上,浙江音乐学院睦剧艺术家教学传承基地又落户于此,为睦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激发了新活力……

“新人热情满怀,老人倾囊相授,加之社会各界对我们睦剧的关心关注越来越多,我想未来睦剧文化一定会更加繁荣,我们这一辈老人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了。”王木英说。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