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百姓故事
信念有力量聆听九旬老兵枪林弹雨里的血色记忆
发布时间:2019-11-14 09:02:49

记者 方婷婷 通讯员 章建胜

战争,一个听起来离我们甚是遥远的词语,但对于92岁的苏广德来说,却是缠绕了大半生的牵绊与回忆。

走近老人

11月7日,记者来到苏广德老人家中拜访。才到小区门口,老人的小儿子苏卫便迎了上来,热情地领着我们向家门口小公园走去,老人正坐在那里。由于年事已高,苏广德的行动早已不便,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十分低弱,我们见他只是静静地靠坐在椅子上,不时望着远处,像是在发呆,又像是在沉思与回忆。

苏广德出生于安徽省萧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日子贫苦却也过得安详和乐。抗日战争爆发,那一年,才17岁的苏广德亲眼目睹了日军泯灭人性的残酷:邻村男女老少全部被残忍屠杀,村庄被毁,日军所到之处一片废墟……惨绝人寰的一幕幕烙在他的心里,挥之不去。

杀敌报国

一颗杀敌报国的种子在苏广德心中破土而出,怀着满腔热血,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参军之路。1944年8月,苏广德加入皖北新四军,自此开始了枪林弹雨中的血色生涯。

“自我记事以来,只要父亲一有空,我们兄弟姐妹就拉着他围坐在门口,听他讲那些战斗故事,胜利的、失败的、惨烈的、振奋人心的……”苏卫说道,“印象最深的,也是父亲讲得最多次的,还是他入伍后参加的第一场战斗。”

当时正值夏季,新四军独立旅警卫营在安徽萧县一带同日本鬼子作战,部队突然接到向江苏转移的命令,战士们便日夜兼程赶路,一连行进了120多里。一天凌晨三四点时,疲惫的战士们遭到了敌人的突袭,霎时间枪炮子弹从四面八方袭来,许多战士纷纷倒下。

其中一位20多岁的小战友让苏广德一直铭记到今天。他被炮弹炸断了手,身上也多处负伤血流不止,但为了不连累更多的人,他坚决拒绝大家上前营救,放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一线生机,最后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那片土地上。

“每每说起他,我父亲都忍不住流眼泪,仿佛再一次经历了那生死别离的场景。”

敌人攻势猛烈,苏广德和战友们退到了一片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在战斗中,他的手臂、背部也中了弹片,持续性的失血让苏广德十分虚弱,脑袋昏昏沉沉。看着远处的日军不断逼近,挥舞着他们手中长长的刺刀,不停地往玉米丛中戳刺,苏广德搜遍全身,子弹早已用光,只剩下最后两颗手榴弹。

他将一枚手榴弹掷向敌人,手榴弹炸响,3名敌人应声倒下,敌军的重机枪也瞬间哑火,火力霎时弱了下来。抓住这个机会,部队首长立即命令向敌人发起反攻,一鼓作气冲出了敌人包围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战斗结束后,苏广德受到了嘉奖,部队首长对他在这次战斗中做出的贡献也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在之后的部队生涯中,苏广德又经历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1945年9月,苏广德随部队参加了中原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睢杞战役,歼敌5万余人;1946年至1949年底随部队转战河南一带抗击国民党军队,参加了平汉战役;之后又随部队参加了湖南及两广地区剿匪战斗……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解放奖章”等各种荣誉。

“父亲说,这么多次战斗下来,子弹擦着脸飞过、炮弹在耳边爆炸的经历数也数不清了,但因为心中一直怀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和勇气,就敢于一次次向前冲,就算牺牲也在所不惜。”儿子苏卫说。

建设祖国

剿匪结束后,满腔热情的苏广德又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赴海南岛架桥修路、转业到杭州半山钢铁厂工作、支援新安江库区建设……直至1985年,年逾花甲的他才离休退岗在家。

自参军至今,苏广德已走过整整75个春秋。无论是战场上经历枪林弹雨,还是退伍后参与祖国建设,他都竭尽全力奉献着自己的全部热血,用一生诠释了一位“老兵”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此时此刻,望着眼前的老人,回想起他的血色故事,我们肃然起敬。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于一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