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父亲的上海牌手表
发布时间:2019-12-18 14:18:01

魏亮

大家现在习惯用手机看时间,我去年帮父亲买了智能手机后,父亲却还是坚持用手表看时间。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常年戴块表,除了洗澡睡觉。我看父亲经常戴这块手表,就好奇地问他缘由。平素少言的父亲说起这块手表就滔滔不绝:“你不晓得,当年,为买这块表,我不知费了多大劲呢……”父亲的故事带我走进了过往时光。

父亲是1974年11月抵爷爷的职,从农村老家调到城市国营工厂工作的。当时刚进厂,是学徒工,一月18元工资,一年后工资调成18.5元,每月27斤米。而这块名为上海牌的机械手表,售价是120元,在当时是高消费的奢侈品了,以父亲的工资水平,要半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块手表。怎么办?这得益于当时的工友之间的“兑会”组织。

所谓“兑会”,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最流行的,在工友间商量好,按月把钱凑在一起,给一工友解决急用钱或集中攒钱的一种互助性临时组织。即:由12名工友(人数不限,一般都是12人)商量好每人每月拿出10元钱来凑在一起给一工友。此方法为工友解决了急用钱的实际困难,也是集中攒钱的好方法,很受年轻的单身职工欢迎。我父亲就是通过兑会才戴上了人生第一块上海牌手表。

父亲拿到工友兑会的120元块钱,去当年的百货大楼买到的这块上海表,是上世纪70年代最流行的,也是国产手表中最好的、最畅销的新款手表。表盘纯白,表体银白,做工精细。上海牌商标,镶的是毛主席手迹“上海”两个字。这款手表外观看起来漂亮、大气,声音听起来响亮,“咚咚”的钢音,都习惯拿起来放耳朵上听听,不仅自己听,也让别人欣赏。父亲当年一拿到手表,便在百货店配了一根不绣钢表带,花去五元。在全民还不富裕的年代,父亲戴着珍贵的手表,心里是沉甸甸的,心情是喜悦的,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不大点的一块手表却看了很长、很长时间。

手表戴在父亲的手上,其实是装在父亲的心里,听着手表“咚咚”的悦耳声,美在心里。这只手表伴随着父亲度过了工厂岁月,他上班性质是三班倒,但从来没有迟过到。正因为父亲工作认真扎实,不久还被提拔为班组长、车间主任……

这块来之不易的手表,父亲有次骑自行车回老家,在草地上撞了石头,摔了一跤,把手表弄丢了,当时,父亲一看手腕空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可以想象得到,那时,120块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急得父亲在草从中左寻右找,幸好,父亲找了半个小时,在摔跤不远处的草地里找到了它。所幸没有损坏。从此之后,父亲对它更是爱惜,形影不离。

岁月悠悠,时光飞逝。这块上海牌手表伴随了父亲的青年、中年、老年时光,无声地描述着父亲的青葱岁月,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变迁。

“还是上海牌手表质量好,你看,用了四十多年了,还走得好。”父亲对这块手表的赞叹间,流露出对它的感情。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手表从单纯的记时物件变成了装饰品。但这块手表,静静地走着,流水般还原了父亲的人生和记忆……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