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人文探究
横沿古镇忆旧(二)
发布时间:2020-08-17 09:26:40

章建胜

历史遗迹

  (一)万寿桥

  万寿桥,原名横沿桥,又称“万岁桥”。架设在武强溪横沿段水面最宽阔处,是连接横沿大街和街北横沿直街及栗园诸村的重要通道。据考证万寿桥是原遂安最长最宽的木桥,有遂安第一木桥之称。该桥的桥柱用粗壮耐腐的松木做成,桥板用坚固耐磨的老杉树并铺而成。桥柱之上一共铺有36片大桥板,每块桥板长4米、宽2米,全桥总长140米。桥梁结构科学合理,桥柱和桥板相互之间用铁索环紧紧相扣,即便遇到特大洪水把桥冲塌了,铁索环仍旧会紧紧扣住桥柱和桥板,使它们不至于被水冲散流失。一般年景的洪水如果没有漫过桥板,此桥便不会倒塌。所以万寿桥比一般桥使用年限都要长。

  为什么把这座桥取名为万寿桥呢,说来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据民间传说,元末安徽凤阳人朱元璋举兵起义时,曾率部队数次转战于淳遂城乡一带。其中两次遭遇数倍于自己的敌军追杀,险些丧命。一次是追兵追到了遂安横沿镇所属的十一都与九都交界的楼底小溪的石拱桥旁,情急之际朱元璋只得偷躲在这座石桥上的拱洞内未被发现,从而免遭敌兵杀掳。事隔数月,朱元璋兵败又被敌军追杀,退至横沿镇武强溪北岸,敌兵步步紧追,离朱元璋已经不到百米,当时正值梅汛,倾盆大雨不停地下着,洪水暴涨。洪水即将漫过横沿桥的桥面,整座桥已经摇摇晃晃,随时可能倒塌。朱元璋不禁仰天长叹:“天灭我也!”无奈之际只好与数十随从冒死越桥向南岸逃去。说来也奇,这时暴雨突然停止,洪水降沉,朱元璋等人安然过了大桥。

  此时敌兵也追到了桥上,正当他们追至桥中间时,突然间又天昏地暗,雷声大作,狂风巨浪铺天盖地而来,木桥瞬间轰然倒塌,桥上的敌兵全部被滔滔巨浪吞没。朱元璋见此喜极而泣,大声高呼:“天助我也!”后来朱元璋灭元兴明,得了天下,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并没有忘记救了他性命的这两座桥,于是传下圣旨,诰封楼底石拱桥为“高桥”,赐封横沿桥为“万寿桥”,寓意大明江山步步登高,皇恩浩荡,万寿无疆。从此以后,这原先名不见经传的横沿镇上的两座桥便声望大增,远近闻名了,因此,当地人对这座木桥,特别的崇拜,说这桥是救过了皇帝性命的桥,干脆就叫它“万岁桥”好了。

  (二)挥扬亭

  清顺治年间,挥扬庄(即横沿老村)姜姓族长姜应华(岁贡生,当地名望)邀请本村姜、余两姓族人商议,为了方便武强溪两岸过往路人歇脚,决定共同集资在武强溪万寿桥南头修建一座凉亭,并以村名代之曰:挥扬亭。该亭建筑风格比较独特,分为上下两层,乍看像亭的模样,细瞧又像楼的架构,给人以似亭非亭,似楼非楼的视觉享受,确是难得一见。亭底层南北两向的亭门构思也颇巧妙,一改传统的长方形门模式,而用欧式的圆拱形门取代。底层东西两面墙壁上,各开有一个相互对称的直径1米左右的圆形窗洞,跟南北两向的圆拱形亭门相辅相成,显得别具一格、典雅大方。亭内座位全为长条形固定木凳,可供二三十人休息。亭中央立有圆形石桌一张,桌旁配有四柱圆形石磴,石桌上面画有象棋盘,供棋艺爱好者下棋休闲。

  整座亭子的外壁全部用丹漆涂刷成朱红色,显得金光灿灿、华丽堂皇,因此人们又称该亭为红亭。亭底层两侧有十九级茶园石铺设的石阶。上层建筑格式与底层风格迥然不同,但见顶层四周都是由向外挑出的阳台连通而成,阳台宽1.5米,高1.3米,回廊长约22米。阳台和外围护栏全部用硬杂木制作而成,用桐油清漆涂刷过。这样的阳台回廊结构极大方便了游人们全方位观景,成为极佳的观景台,这里既可远眺武强溪两岸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水,也可近览阡陌纵横、炊烟缭绕、鸡犬相闻、生机盎然的田舍风光,更是观赏旭日东升、斜阳晚霞的最佳去处。

  顶楼内摆有长桌、方桌、竹椅、方凳。案桌上还放有文房四宝,在这里既可约好友闲聊叙旧、品茗交流,亦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好场所。顶楼北向的两根廊柱上就留下了一位路过秀才的墨宝:“亭立桥畔,跃上亭顶览旭日。水注溪中,潜入水底捞夕阳。”细品之,不难体味出撰联者高远之意境。

  (三)余氏大宅院

  余氏大宅院位于横沿后村街,建造年代跨越明清两个朝代,是横沿余氏族人后裔所建。该宅院群占地面积约十五亩,建有四座堂前带一天井的二层楼屋十六幢,四纵四横排列成方形的四个单元,总建筑面积约四千多平方米。房屋一律坐北朝南,每横每排的四幢房屋以宽两米的小巷相隔,每竖排的房屋之间铺有鹅卵石垫底的道路三条,道长七十米,宽三米,道路两边有排水阴沟。每幢房屋的正大门朝路而开,东西两家大门恰好相对。三条道路的最南端都建有拱型大宅门,大宅门顶端悬有“余府宅院"四字的石雕匾额,显得古朴典雅、气派非凡。

  该宅院群最前面的四幢房屋结构跟后面的房屋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每幢房屋内都有一个面积达一百二十多平米的庭院。庭院内花圃、晒坦、杂房、水井、洗衣台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可以说是该宅院群内的顶级豪宅了,这在遂安山区的农村里是少见的。为此,曾有人以这样的诗词赞美:“青砖砌起马头墙,黛瓦飞植格子窗。斗拱牛腿撑华梁,粗柱磐石气势壮。天井开于屋中央,通风透光够亮堂。前厅后室两向廊,四水归堂多宽敞。”这样日照充足、空气流通、生活便利,温馨舒适的房子真是不可多得的宜居华堂。建新安江水库,大水淹没横沿时,余氏大宅院亦被拆除。

  (四)胡氏大宅院

  胡氏大宅院是遂西巨富胡宏生的私家宅院,位于横沿大街中段,建造于清朝至民国期间。整个宅院占地面积二十余亩,建筑面积七千多平方米。宅院内共有各类建筑三十余幢,分为店铺作坊、排屋住房、花园别墅和仓库杂房四大块。

  店堂作坊和排屋住房一式徽派建筑风格, 高昂的马头墙,飞翘的檐角,乌黑透亮的店铺大排门,配以黄铜铸就的虎头大门环,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给人以一种古色盎然的美感。店面商号的匾额和招商广告的金字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示着百年老店久盛不衰的荣耀辉煌。悬挂于檐口之上的布幡彩旗和大红灯笼随风飘荡,显得格外明快典雅。

  宅院内有大小花园两座,面积近三亩。花园布局颇具匠心,亭台阁楼错落其间,曲径通幽,别有情趣。奇花异草四季如春,荷莲鱼池相映生辉。人们置身于这花树草丛中会感觉忧愁顿消、心旷神怡。宅院内各类作坊、杂房、仓库等生产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最值得一提的是那幢掩映在花丛树下的别墅洋楼。其建筑风格可谓是推陈出新、中西合璧,既有微派风格的古朴庄重,又带欧式建筑的典雅浪漫。例如大门和窗户均为欧式的圆拱形。二楼的梁柱和花撑上雕有花鸟图案,却是典型的中式风格,雕琢件件精细,形象个个逼真,处处显示出微派木雕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楼顶四周设有挑出的阳台,楼顶中央部位建有一座小巧玲珑的欧式小阁楼,显得格外耀眼。该大宅在建新安江水库时,亦被拆除。

  (五)蒋公馆(红楼)

  蒋公馆(红楼)是横沿镇蒋家村人蒋孝先所建。蒋孝先民国时曾任淳安县港口警察局长。该楼位于横沿大街北端,墙壁全部用丹砂涂成朱红色,所以人们称它为红楼。红楼宅院占地约六亩左右,有主楼一幢,厢房两幢,杂房十数间,还有花园菜地等附属设施。主楼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三进四开间。进深十六米,宽十二米。两层楼,楼下层分前厅、正厅和后堂三部分。各厅堂之间有一大天井和一小天井相隔。楼上层为卧室、客厅和办公室,楼南北两向建有露天阳台。站在阳台之上向外瞭望,可见青山苍翠、碧水环流、阡陌纵横、茶桑丛丛、民居农舍,山乡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该宅院最具特色的是花圃,花圃内奇花异草品种繁多,灌木盆景造型各异,一年四季,季季花香不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花圃四周那数十株桂花树,每逢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时节,正是桂花相继开放的时候,伴随着阵阵微风的吹拂,武强溪畔、横沿街上、湖田畈里、满村漫野到处可闻到浓浓的桂花香。最先登场的是丹桂,随之飘香的是银桂,最后压轴的是金桂。整个桂花开放期从开苞初放到桂花盛开再到花谢花落长达一月之久,沁人心脾的浓郁花香,着实令人难以忘怀。

  解放后,红楼作为遂安县第三区(横沿区)公所的办公场所,一直到建新安江水库,才将蒋公馆拆除。

  (六)胡氏宅院井

  胡氏宅院井,是遂西首富、徽商胡宏生商号独家专用的水井群。首井始建于清初,到了清末民国时期一共建有六口水井。水井群位于横沿大街胡氏宅院内,井水深六到八米不等。圆形的井台上装有汲水用的轱辘,只要摆动木轴把手,升降井绳,就能非常方便地提取井水。全商号五六十口人的饮用水、生产生活用水全靠这六口井提供,足不出户即可满足用水需要,非常方便。

  有趣的是,对于井水的使用,该商号老板立有特别的规矩,凡商号内师傅、伙计、杂工一应人等必须遵循专井专用原则。根据这条原则老板特意把水井编号,以便分类使用。建在厨房的1号井,专门用于烧茶、煮饭、炒菜,是饮用水井。建在作坊内的2号、3号井专门用于酿酒、制酱、制造糕饼糖果,是食品加工用水井。建在杂房和菜园的4号、5号井,用来浆洗衣物、浇灌蔬菜和牲畜饮用,是生产生活用井。6号水井则建在中药房外,专门用来煎制中药汤剂。

  上述分类用水的措施能有效地把饮用水跟生产、生活用水分开,这就完全避免了多水混合给井水带来污染的风险,更好保障水源清洁,有益身体健康。百年以前的先人就有这样的环保眼光和科学的用水观念,实在罕见。胡氏先辈这种合理用水、健康用水、环保用水的理念和作法确实值得我们后人反思、借鉴和效仿。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王筱倩 姜智荣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