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综合新闻
千岛湖传媒中心2018岗位业务技术比武获奖作品
发布时间:2018-12-06 15:14:21

 老篾匠端上了“铁饭碗”


记者 王筱倩

“哧”的一声,长长的竹条在刮刀上一划而过,瞬间变成了又薄又滑的竹篾,卷曲的竹屑轻飘飘落在水泥地上。10月27日,在大墅镇桃源凌家驿站竹匠工作室内,55岁的余允省手指灵活。篾片在他皲裂如树皮的手里,更显得光滑如丝。

“我15岁开始做竹编学徒,贫苦年代,这个手艺还是吃香的。”在余允省的记忆里,自己当了3年学徒、2年伙计,打好了做篾的基本功——开竹破篾。一手握刀,一手扶竹,一刀下去,碗口粗的竹子“啪”一声脆响,劈刀夹在竹缝口顺势下推,竹节随刀而开。“刚开始手用多了,晚上吃饭端着碗都在抖。”

“那时候觉得做篾够吃饭,就是可以走一辈子的路。”然而时过境迁,找余允省上门做篾活的人渐渐少了。随着经久耐用的金属制品和便宜实惠的塑料制品出现,传统竹篾器具慢慢淡出市场。余允省虽然没忘了这门手艺,但也渐渐不再常做。

直到2016年,随着淳杨公路的开通,乡村旅游的兴起,竹编再次改变了他的生活。在大墅镇政府的支持下,他成立了“余允省竹匠工作室”。当年,首次参加镇里举办的竹制品大赛,他创新编制的竹篷船就夺得一等奖,在网店被人高价拍走。随后他又用竹子做了自行车,获得“创意千岛湖”手工艺品设计大赛银奖,一展出就被人预订购买了。

几十年做工下来,余允省练就了看一眼竹制工艺品图片,就知道怎么做的本领。他还善于思考,空闲的时候就会琢磨做些新花样,陆续创作出与传统实用性相比更具观赏性的渔船、宝塔等竹编作品。如今,余允省不仅有了固定收入,还让游客对传统手工技艺有所了解。

余允省说,对于现在的生活他很满足,也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让竹编这门老手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大墅村老年食堂暖胃又暖心


记者 邵建来

刚出锅的红烧肉、新嫩的茄子、爽滑的粉丝汤……10月27日上午10时30分,大墅镇大墅村老年食堂里饭菜飘香,4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齐聚于此,享受可口菜肴。

“今天有菜有汤,搭配挺好的。”大墅村麦坞自然村73岁老人方苏莲急匆匆地从村里来料加工点赶来,“子女不在身边,老伴已去世,家里就我一个人,自己烧冷清,这里离家方便且有伴,同时3元钱一顿便宜,饭菜味道也不错。”自村里老年食堂开张以来,方苏莲便是这里的常客。

在现场照看的老年食堂负责人方盛彩介绍,大墅村现有人口1800多人,分布在6个自然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目前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剩下老人看家,日子久了,问题出来了,有些空巢、独居老人连吃饭都得不到保障。

为了解决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问题,2016年,大墅村建起了老年食堂,主要照顾那些有困难或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按规定,食堂每日供应中晚餐,每餐配菜一荤两素,餐费为70岁以上老人每餐3元,80岁以上2元,90岁以上1元,以“政府补一点、村里贴一点、自己出一点”的方式开展运营。

为了让老人餐餐吃到新鲜菜,开张之初,老年食堂便选择镇里一家信誉良好的菜店作为供应点,有效保障配菜供应。

来吃饭的老人多,菜的咸淡、饭的软硬成为了食堂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的食堂主厨烧饭菜有一手,原先她都是帮着掌厨村里大大小小的红白喜事,有经验着呢。”方苏莲和身旁的老人纷纷夸道。

“大墅镇一直以来都有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镇党委政府要把办好老年食堂的实事作为体现党和政府关心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感的题中之义,让老人安心、亲人放心、社会称心。”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孙家畈村民宿演绎诗和远方


记者 张婧

眼下正是瓜果飘香、稻浪推涌的时节,这几天,大墅镇孙家畈村的听松、秋岭等几家民宿,一批批客人正纷至沓来,给这个宁静的村庄添上几分活力。

10月27日,秋岭农庄的主人方光有夫妇俩一大早就忙活了起来,摘菜、洗菜、打扫卫生,灶上用小火炖起了土鸡,扑鼻而来的香味让人食指大动。老方笑眯眯地介绍道:“今天有一批从杭州来的客人要来我们农庄,这不,我们俩一大早便忙活了起来,自己养的鸡、鸭,还有菜地里种的菜,都是自家的,好吃,健康。”

来自杭州的孙先生一行人一踏进秋岭山庄的大门,便看到了桌上摆的满满当当的菜,放下行李便大快朵颐起来,稚童手拿只大鸡腿啃得津津有味。孙先生满足地说:“平时工作忙,这不,我们几家人约着带孩子出来散散心。一进秋岭农庄就给我们一种家的感觉。”孙先生介绍道,等会他们打算带着孩子们去爬爬公山尖,看看彩色稻田,等到晚饭前再去老方的菜地里摘点农家菜。

走进乡村田野、体验农耕文化、享受采摘乐趣的田园游越来越受到时下都市人的喜爱。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孙家畈村,在民居民宿里过上一天他乡的生活,寻找诗和远方。

据了解,大墅镇孙家畈村依托淳杨线开通、绿道经济战略推进、《下姜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等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彩色农业、观光农业,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孙家畈村的旅游有限公司和听松民宿管理有限公司也相继成立,孙家畈村乡村旅游、民宿产业正蓬勃发展。

孙家畈村党总支书记余苏明看到村里的大发展,满意地说:“我们土地流转了,彩色农业、民宿产业发展起来了,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收入越来越高了,我们孙家畈村也越来越好了。”


 

“妙手”让庭院“生花”

孙家畈“美丽庭院”亮点纷呈


 记者 叶青

“看!这是在舂米。”“哈!还有翘翘板在动呢。”……10月27日上午,在大墅镇孙家畈村82岁的余养金老人家门前,我们被庭院一角的竹制“小水车”吸引住了。原来这是老人参与乡村美丽庭院创建的“得意”之作。

“这小玩意花了我整整半个月的功夫!年纪大做不动农活,搞美丽庭院找点事干,很开心的。”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余养金脸上绽开了笑容。院子里,经他“妙手”设计妆扮,一部加工龙须草席的木架升格为旧物什的“展板”:遂安县土地房产所有证、旧时粮票、棕毛蓑衣……地地道道成了一个“寻得见乡愁”的美丽庭院,原来“美丽庭院”的元素不只是花花草草。

在孙家畈村,像余养金老人这样的“妙手”还有很多。有着46年竹编手艺的余苏建,用精湛的竹编技艺装点庭院,处处透着“精品”气质;酷爱根雕的老党员余发根,在用根雕装饰庭院之余,不忘把“永远跟党走”“不忘初心”等铮铮誓言记刻在创意小品上;还有村妇联主席余士球,算得上废物利用的高手,一只从垃圾箱里捡来的旧电饭锅,在她的“妙手”里变身为种养水植物的别致器皿……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农户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风格迥异的装扮,让孙家畈村的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变得亮点纷呈,在今年一季度全县美丽庭院“PK”赛上,该村完美胜出。

成绩背后凝结的是基层干部的心血与汗水。五十多岁的余士球作为村里的妇女干部,分管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平日里除了作好示范引领,每天抽空到村里转悠,宣传、鼓动、指导,有时还会领着一帮“巾帼志愿者”上门帮农户拾掇妆扮院子。“农村里生活习惯不一样,起初也有不理解发牢骚的……”现在看到很多农户有了转变,余士球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现在有90多户家庭参与创建!”

孙家畈村的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也得到了大墅镇的肯定,作为今年全镇的一个示范点,这段时间很多村子都组织到孙家畈参观学习,包括明年准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示范工作的凤山村。据了解,在凤山村之后,大墅将在全镇各村全面铺开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届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庭院像孙家畈村一般亮点纷呈、妙手生“花”。

 

一“管”到底 污水一滴也“跑不了”


记者 江晓华

最近,支付宝的“中国锦鲤”在网络上火了起来,总结起来就是“运气好”。而在大墅镇的桃源凌家村,污水终端回用池里的四条“中国锦鲤”也成了村民眼中的“大明星”。不过,这四个“明星”代表的可不是“运气好”,而是农村污水运维带来的实在成效。

10月27日,在桃源凌家村,一座“迷你小花园”般的污水终端处理池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看到记者,正前往地里干活的68岁村民凌道献对记者表示,这个终端池是“金玉其外,内有乾坤”。他说的“内有乾坤”就是在回用池中存活了近一年之久的四条锦鲤了。据了解,2017年该村抢抓污水运维示范村建设机遇,投入100余万元对全村的洗衣台板和接户、管网、终端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建80立方米动力池、350平方米生态塘、60平方米人工湿地,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一“管”到底。经终端池处理的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使得对水质敏感的鱼儿得以欢快畅游,这就不足为怪了。

大墅镇生态办负责人余田军告诉记者,除了污水一“管”到底极为重要,管理上如何一“管”到底也是十分关键。据介绍,大墅镇农村生活污水管理已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构建了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的三级污水运维责任工作格局,而且镇里、行政村、运维公司也分别设立了三级责任人制度。在日常工作中,无论镇里、村里还是运维公司,都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在专设的微信群中反馈并及时处理。这样一来,两个一“管”到底,污水一滴也“跑不了”了。

“今年以来,我们一共接待了20多批客人前来考察学习”。余田军难言自豪地说,目前桃源凌家村的污水运维不仅成效位居全县前列,而且已然成为村内一道休闲的靓丽风景。


大墅镇乡土人才带动创业致富


记者 邹楚环

10月27日,在大墅镇凌家桃源驿站的竹制工作室里,竹编艺人余允省正在剖竹,赶制一批竹编品订单。以他为主要加工人员的这个竹编加工销售点,已经成为大墅镇乡土人才培育点和乡土人才创业示范点。

如何挖掘本土的乡土人才?如何发挥乡土人才的技术、技能?大墅镇结合本地特色在乡土人才培育上走出了一条“两结合”之路。

“大墅镇近几年在乡土人才的培育上,一方面把乡土人才技术技艺与乡镇本土的农民培训和学校校本教育结合,做好技术技艺的传承;另一方面,也让乡土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使更多乡土人才成为创业的带头人,发挥乡土人才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该镇分管乡土人才培育的负责人介绍。

余允省所在的竹制品加工点就是这样的乡土人才培育之路的具体实践。作为大墅镇竹制工艺的乡土人才,余允省每周都要到镇里的中小学给孩子们上竹艺课,并按照乡镇农民培训课程的统一安排,不定期到周边的村开展竹艺制作的指导。

与此同时,余允省所在的竹制品加工点还对外承接订单,制作竹编品出售。“今年,我们镇里也计划加大对这个竹制点的扶持力度。”该镇分管乡土人才培育工作的负责人说,“镇里打算成立一个竹制社,让更多乡土竹匠加入进来,既能让他们相互学习、提升技术,又能提高生产能力,接更大的订单,带动增收。”

目前,大墅镇在竹制品加工、彩色稻田种植等方面均以这样的方式在推动乡土人才的培育。另外,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乡土技能的学习、传承中,大墅镇正在酝酿制订相关鼓励政策,鼓励已有的乡土人才带徒弟、传技术,促使更多农民能依靠乡土技能、技术创业致富。


大墅镇创新设立运维工作日


记者 郭佳

水池不大,大约3平方米左右,4条锦鲤正自在地游弋着。10月27日,记者在大墅镇桃源凌家村的污水终端回用池里竟然见到了近期刷爆朋友圈的锦鲤。

“都说养鱼先保水,这些锦鲤养下去已经快一年了。”大墅镇桃源凌家村级监管员说,“我们镇里有一个固定的运维工作日。每个运维工作日,我都会先来看看这些锦鲤状态如何。”

据了解,为确保农村治污设施真正实现“三分建、七分管”和“建好管用、群众满意”的目标,大墅镇积极探索治污运维管理新办法,将每周二固定为“运维工作日”。每周二,大墅镇生态办将全镇17名村级监管员召集在一起,通报前期的考核情况,动员部署本周运维工作。简单的动员会后,各村污水运维监管员便在这一天开展运维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当即解决问题。

桃源凌家运维监管员凌养生一直在考评中位于全镇前列。这一天,他和往常一样,穿着工作服,手持运维工具,挨个打开窑井盖检查。一路上,他发现有井盖破损的、沉渣过多的,都会立刻拍下照片,上传至“大墅镇治污运维监管小组”微信群,请运维公司及时抢修。

全镇大约3800多户接户管,他们每天抢修的主要是终端、管网、接户,一般问题的抢修都要在24小时之内解决。大墅镇运维站负责人余利民告诉记者。

“为不断深化农村治污运维工作,大墅镇实行一村一监管、一天一微信、一周一重点、一月一考核以及一年一表彰的’五个一’制度,确定每周二为固定污水运维监管巡查日。这极大地提高了监管员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了农村治污工作强有力的抓手。该制度实行一段时间以来,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墅镇生态办相关负责人说。


“点亮”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文创让乡村更美好


记者 汪向芸

10月27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淳安县大墅镇洞坞村破茶坞自然村的“隐香西院”。据悉,这是大墅镇2016年招商引资的项目。

该项目是由淳安籍客商余卫星和上海房筹天下共同出资打造,总投资约5000万元。谈起为何在此处投资建立这个文创村落项目,作为创始人的余卫星也不由感叹起了与这里的不解之缘。2014年左右,他来到大墅镇儒洪村参加当地民俗活动,路过大峡谷附近被当地的风景所吸引,一路来到了洞坞村,看到了这片闲置的农房。这就是现在隐香西院的前身。余卫星是一位新安文化的热爱者,多年来收藏了大量明清以来体现新安文化的老物件。这次“偶遇”的小山村让他有了一个想法,要用这些老物件在这里打造一个充满山居特色、饱含当地文化和新安历史文化的修学劳作之地。

如今,走进这个隐于半山腰的村落,门口可见“隐香西院”四个大字,10栋红土墙的民居有着淳安原生村落的外貌。它们根据功能被分为了新安文化馆、书画馆、中医馆、儒学馆、禅修馆、麻绣馆、瑜伽馆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学、手作、养生等文化创意者聚集到这里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一片天地。当初那个闲置的小山村,如今旧貌换新颜,用它清静、山好、水好、空气好的自然之美吸引了人文之美的停驻。文化创造美好,美好乡村的建设需要文化,将新安文化、当地乡村文化与自然结合,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时推进了当地文化产业提质。

记者了解到,杭州隐香西院文化创意村落项目目前已完成8幢房屋的室外维护及部分室外基础建设,计划于明年五一前后正式对外开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淳安首个以新安文化为背景的体验式文创村落,是千岛湖畔首个康美文化创意村落。

村民巧手扮出美丽庭院

记者何柳青

毛竹围起的杂物间、鹅卵石垒起的花坛中花草摇曳、小型竹子水车随流水而转、轮胎秋千前后摆动······10月27日走进大墅镇孙家畈村,村里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自今年4月份开始,孙家畈村开展美丽庭院活动,共90户参赛家庭。大家结合各自特色,就地取材设计出一个个微景观。漫山遍野的毛竹,被做成一件件手工艺品,或搭成杂物间。各色形状各异的石头做成花坛、搭成桌子、垒成假山。除了劈竹垒石,村民们还开动大脑,想着法子把废物变成宝贝。在村妇联主席余士球的家中,本打算丢弃的轮胎成了秋千,旧瓦片变成了装饰墙、废弃的锅碗瓢盆也种上了鲜花和绿植。

“你看这个水车,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后面还有个假山,有点像公山尖。正好放在门口原本用来堆杂物的角落。”今年82岁的余养金满脸笑容,正在展示自制水车插上电后如何在水流的推动下转起来。自美丽庭院活动开展后,打理自家的小庭院已成为他的日常消遣。

怎么样让花卉走进农家院落?怎么样让脏乱的农家庭院变得整洁干净?该村妇联主席余士球告诉记者,“村里为每户参赛家庭置办200元的鲜花绿植。此外,村里还成立了巾帼志愿队。我平时有空便会在村里转悠检查,指导农户装扮庭院,帮他们出点子。除了种植花草,卫生死角的打扫也必不可少。”大墅镇孙家畈村美丽庭院活动的开展树立乡风文明,使村民观念改变。一大批美丽庭院扮靓农村,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留住记忆 “荒芜村”变身“文创村”


记者 江晓帆

古朴的庭院,原滋原味的土房,淳风十足的物件,简约的室内布局……10月27日,记者来到大墅镇洞坞村破茶坞自然村,从走进隐香西院文化创意村落项目的第一步起,浓郁的“新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各种老淳安元素不断闪现,仿佛时光倒流,“穿越”到淳安的旧时光里。

曾经人去楼空,韶华不再的村落,如今正变身“文创村”,未来还将开出朵朵“文创花”。“安静,空间独立,古朴自然的破茶坞村犹如世外桃源。”隐香西院项目负责人余卫星告诉记者,他第一次路经此地,就被这里灰溜溜的土坯房和古朴自然的风貌所吸引。“这些建筑是我们新安文化体系中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若不加以重视保护,任之消失,实在是太可惜了。”

作为“新安文化”的研究、爱好者,2016年,淳安籍客商余卫星与上海房筹天下共同出资收购,定名“隐香西院”,挖掘淳安原生村落文化,打造淳安首个以新安文化为背景的体验式文创村落。

为了确保“淳风淳味”,隐香西院利用洞坞村破茶坞自然村这一转移集聚闲置村落进行整体打造,将现有10栋红土墙房打造成各具特色的高端文化村落。整体设计坚持破旧修补、传统农耕装饰,在原始生态基础上构建而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10栋房都有不同名字命名:新安文化馆、中医馆、儒学馆、禅修馆、展览馆……

“希望通过文化创意村落项目的打造,一方面传承我们优良的新安文化,另一方面为众游客提供一个休养生息,归隐之地。”余卫星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新村落,觉得自己的愿望正一步步实现,同时觉得大有可为。

据悉,隐香西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吸引了全国的美学、手作、养生等文化创意者集聚,各种康美文化创意不断涌现。

借山而居,乡居归隐。下棋、作画、品茶、瑜伽……感悟自然与万物,不久后,市民和游客就可体验到这向往已久的乡居生活。记者了解到,隐香西院项目目前已完成8栋房屋的室外维护及部分室外基础建设,整个项目预计在2019年“五一”期间建成并投入使用。


“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记者 义永华

“明烟来啦”,“民生早啊,今天中午吃啥?”,“茄子粉丝红烧肉”……10月27日上午,秋日的阳光暖洋洋照在大墅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院子里,82岁的郑明烟和80岁的余民生,一见面就聊上了,幸福的笑容洋溢在红润的脸上。

余民生一个人独居在家,儿子女儿都在外工作。自从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食堂开办后,他每天都来吃饭。“以前一个人在家,孤孤单单的,自己烧点菜吃些剩饭,现在每天都有新鲜的菜和热饭吃,还可以跟其他人聊聊天,日子过得挺好的。”余民生说,从家里到养老服务中心走路也就10分钟,还能锻炼身体。

在日渐富裕的社会,如何让农村“空巢老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前年,大墅镇将废弃的幼儿园改造成了集老年食堂、娱乐、阅览室等功能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而且为了让老人们在食堂安心吃饭,大墅镇在养老中心不远处建设了一处来料加工点,为周边老人提供生活收入。

拼接、打圈,不到2分钟,73岁的方苏莲就把一个绿色的塑料花架做好了。“现在的生活真是好,饭都不用自己做,还能吃到热乎的,你看,这是我自己带的碗,待会就到食堂打饭吃。”方苏莲乐呵呵地说,自己一个人在家,一天两顿中饭和晚饭都在养老服务中心的食堂解决,只需花6元钱,而做一天来料加工有三四十元收入,有时间还可到园子里散步、晒太阳。

在养老服务中心的旁边有竹博园和林博园,曲径通幽,鸟语花香,老人们饭前喝饭后都可在园内休闲小憩,悠哉乐哉。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方盛彩介绍,老年食堂不仅供大墅村的老人使用,其他签订协议村的老人也可以来,每天大致有60余人来吃饭。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养老服务中心还免费上门送餐、量血压、搞卫生等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也能快乐养老。

中午10时30分,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食堂里饭菜飘香,欢声笑语不断。老人们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聊着家常,温馨惬意,快乐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石头缝里“涌”出的山泉水征服上海


记者 周雅婷

谁也没有想到,在大墅镇洞坞村,选取自石头缝“涌”出的山泉水被上海市政府选为接待外宾专用水。

10月27日,记者慕名来到洞坞村谦牧山泉厂区。负责人陈美清正拿着水质检测仪检测水质。清澈的山泉飞流直下,对于鉴定出的TDS数据,陈美清十分自信。“看这次的数据是6,这里的水质基本上是非常稳定的。”

TDS指的是溶解固体总量。值越高表示水中含有杂质越多。“美国总统特朗普喝的一款挪威山泉水TDS数值是50多,我们比它低了近10倍。”陈美清骄傲地说。

这份骄傲和自信来自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信任。位于海拔500米高山上的取水口,经流之地都是高山岩体,是天然的完美过滤器,97%的森林覆盖率保留了每一滴山泉水的清澈和纯净。

“真正的山泉水是从石头缝里涌出来的,老天爷给多少,我们就取多少,哪怕是停工3个月,我们也不会肆意夺取。”陈美清告诉记者。

怀揣着对大自然敬畏之心,谦牧山泉用品质征服了高端水的市场。高品质也吸引了上海华东医院、上海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注意,纷纷伸出橄榄枝。

眼下,公司正在积极进行扩建,全部建成后,年销售产值达3000万元。

水厂的30多名员工,有25位是当地的村民。以往他们农忙时收庄稼、打零工。如今在家门口每月最高能拿到6000元工资,比之前翻了一番。

村民们或许不知道,作为优质水源地,在淳安,卖的不光是水,还有优质的生态。近年来,淳安把水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导水饮料产业迈向高端。

2018年1-9月份数据显示,以农夫山泉、谦牧山泉、千岛湖啤酒为代表的23家水饮料企业相继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高端市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58亿元,成为淳安利税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


彩色稻田迎来丰收季


记者 方俊勇

10月27日,大墅镇孙家畈村一旁的彩色稻田里谷穗低垂,一派丰收景象。村党支部书记余苏敏的脸上也露出欣喜之色:这片“出租”的稻田今年将为村民带来14万斤的优质干谷,而明年此时将带来26万元的综合经济收入。

孙家畈村种植彩色稻田源于2016年。村民将农田流转给村里,村里再将农田“出租”给一家粮油公司。每年秋收之后,这家公司将部分收成作为租金返给村民,从开始的每亩300斤干谷,如今已增加为每亩500斤干谷。三年来,不但村民有了稳定的收益,稻田本身也成为了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资源的效益,孙家畈村着眼于消薄增收,又有了创新之举。前不久,该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杭州种业集团签订了一份长达20年的合同。这297亩稻田换了承租者后,合作社每亩每年能获得900元租金,其中800元直接发放给农户。考虑市场变化,村里还和杭州种业集团约定,每亩的租金5年一议,决不让农户吃亏。

孙家畈党支部书记余苏明告诉,明年这片彩色稻田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近3万元收入,同时为村民增收近24万元,其“产出”将再上一个台阶。此外,稻田“出租”之后,每年6月到10月种水稻,11月到次年5月种油菜,这些农作物的培管,也能解决村里一批劳动力。

一片稻田,三项收益。除了集体和农户活动经济效益外,其特有的“怪圈式文艺范儿”也为乡村旅游加了不少分。记者了解到,由于前景明朗,此番稻田换租方案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早已得到一致通过。


孙家畈“美丽庭院”扮靓乡村


记者 姜智荣

家家户户门前有个小院落,各具特色的装扮,四季变换不同的风景……今年,大墅镇孙家畈村再掀“庭院革命”。自4月起,92户“美丽庭院”渐渐撩起神秘面纱,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0月27日,千岛湖传媒中心近40名记者在孙家畈村,沿着村路徐徐前进。四周青山环绕,村东枫林溪经村而过,已经改造的庭院错落有致分布着,他们风格各异、各有特色,让途径的记者不禁放慢脚步,欣赏这番别样风景。

原本杂乱无章的柴火堆变成了新颖的家风墙,随处可见的毛竹子变成了精致的工艺品,废弃无用的轮胎变成了快乐的秋千……82岁退休老党员余养金正在自家庭院里摆弄着花费半个多月、自己构思、自己制作的小竹水碓,水车碾米、坐跷跷板,又为自家庭院添上了丝丝趣味。“原来院子里破破烂烂的,堆放杂乱,现在经过改造,变漂亮了,也干净了。”村民余发根乐呵呵地说,“你看门口种着的野菊、三角梅、紫罗兰,还有兰花……看着心情就好!”

美丽庭院刷新了乡村“颜值”,也愉悦了村民。大墅镇文化员王鸿钢告诉记者:“以前‘清洁乡村’,让村庄整洁、干净,现在‘美丽庭院’,让村庄美丽动人,村民心情舒畅。”

据悉,孙家畈村的“蜕变”,要归功于大墅镇去年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孙家畈村根据“洁化、序化、绿化、文化、美化”五个标准,村民自愿自发参与,村委、妇联指导,对92户庭院进行改造,使村庄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农户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我们发起这场‘颜值’革命,不仅要给村庄带来美丽‘蝶变’,孙家畈作为‘下姜及周边地区振兴发展’9个核心村之一,还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促进村集体经济消薄和百姓增收。”大墅镇镇长余旭权说。


竹篾匠喜遇老朋友


记者 刘波

大墅多山,山上多竹。10月27日一早,凤山村老篾匠余允省像往常一样,背着工具,来到桃源凌家竹匠工作室。刚坐下,就进来一位干部模样的人,几句寒暄后,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来人想请篾匠做一张竹席,问过价后,沉吟了一下,说:“贵是贵点,值了,老家编的竹席就是凉快。”

老余忙问:“你老家是……”两人的对话旋即变成热络的家乡方言。

几句家乡话,勾起昔日情。原来,来人叫陈华春,是杭州人事局的干部,两人的父亲一起参军,一起退伍。余家田多,70年代,余家经常借粮食给陈家,帮一家老小度过难关。

陈华春哽咽着说:“当年你家帮了我们家大忙哦……”老篾匠的眼泪滴落下来:“现在日子好了,咱不提从前了……”

虽然老篾匠家的田多,但家有六个兄弟姐妹,日子也很艰难。老余没读过书,15岁就开始学竹匠,三年学徒、三年小工,六年后讨上老婆,凭着好手艺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时代的列车飞速向前,好像眨眼间,塑料制品就开始流行起来,请老余做竹物件的乡亲越来越少。不得已,老余做起了泥瓦工,背井离乡到工地上打零工。但不管生活如何艰辛,每天晚饭后,他都要拿起竹条,编上个把小时,心里才舒坦。

谁也没想到,二十年后,老篾匠的春天又来了。2015年,随着淳杨线的开通,地处深山的大墅镇突然热闹起来,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看见老篾匠屋里的竹篓、竹篮、竹吊床,爱不释手,不管多钱都要买走。

老篾匠的竹制品名声大噪,供不应求,自家一亩多的竹林根本不够用,邻居家的竹子都被他用个精光。得知这个情况,镇里特意在桃园凌家驿站给他建起工作室,配专人为他网上销售,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生意越来越红火。

老篾匠的眼里盛满了笑,他对陈华春说:“别看我一个大字不识,但也是乡里的人才哩,每个星期都要给镇上的小学生上两节竹编课,城里的大学生定期来工作室学竹编技艺……”

听说老蔑匠过段时间要到滨江国际学校给学生上课,参加浙江省森博会,还要牵头成立大墅镇竹制品协会,陈华春高兴地说:“到时候我一定回来给你的协会剪彩,咱老哥俩再好好喝两杯!”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方志隆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