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外媒看淳安
流传千年的麻绣蝴蝶
发布时间:2019-11-19 16:44:44


太原作家 丹菲

我以为一下高铁便可以看到千岛湖蓝盈盈的湖水和湖上诸岛。实际上,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密匝匝的山腹中穿行。我要采风的目的地,在丘陵和低山中,是与安徽歙县交界的淳安县王阜乡。

“柏子树,柏子丫,柏子树下好人家。生个男儿会作山,生个囡儿会挑花。一挑挑到十七八,嫁着一个好人家。”王阜乡的挑花又叫八都麻绣,已流传千年,原为山越先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因实用性强,如今仍可在包裹孩子的长背带、做家务的围裙、带饭上山的饭袋上见到。麻绣图案大都为花草果叶、鱼鸟虫兽的组合,象征百姓对光明幸福的追求,可以说是人类刺绣技艺的“活化石”。

种麻,纺麻,织麻,衣麻,再在素麻上绣花,妇女们用巧手点缀生活,麻绣成为生命表达的美好载体。

麻布的经纬粗大分明,因此她们采取挑花针法,牵拉引拽麻线,仿若写字,由此组成各种图案。下针前要先设计图形,但底图只储存在心中,甚至在自由运针时临时形成。另一处关键是起点即终点,纵使绕千万针,收针时必须回到起点。妇女们运针的细密心思和构图的空间智慧,令人肃然起敬。据传承人讲,麻绣和十字绣的最大不同,是麻绣的背面针脚不杂乱,不遮掩,表里如一,也心迹如一,形成别致的阴面之花。

1965年出生的王凤珠,从小跟随奶奶和母亲学麻绣,出嫁时她绣了两件围裙带到婆家。她83岁的婆婆王木兰也是麻绣高手,婆媳俩被评为“八都麻绣”的非遗传承人。

王凤珠弯腰,麻利地将两岁的孙女小允背到背上,再用长长的背带兜住、交叉,折转到腰侧,挽结。我一时兴起,也想体验下麻绣背带。王凤珠帮我将孩子托在背上,打好绳结。

我兴奋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而小允就快乐安恬地趴在我背上。曾经我与大多数人一样,看到背着小孩劳作的女性,想当然地以为很辛苦。亲身体验后,我才领悟:背上的孩子非但不是重负,反倒对母亲来说是种力量的支持。

八都麻绣很早便进入王阜乡的初级中学,使这里的孩子能够浸染本土优秀的传统工艺。恰遇一周一次的麻绣课,我在传承人董秋月老师的指导下,与学生一起学习麻绣。半小时不到,我竟在手帕上绣出一只完整的蝴蝶。走出教室,正好西斜的太阳放射出光芒,我将麻绣蝴蝶手帕举过头顶,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做飞翔状。

来源:杭州日报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满萍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