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沪苏浙联手推动这件大事 为何还有三分之一没想明白?
发布时间:2019-11-21 08:59:56

上海、浙江和江苏交界处,一块充满着江南水韵的热土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这里开启新的征程。

“很多人问过我,一体化示范区未来是什么样的图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沉思片刻,面向在场的媒体回答说,“生态绿色是底色、创新经济是亮色、古镇文化是彩色,多姿多彩色彩斑斓。”

11月19日,千呼万唤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当天下午,位于上海青浦区的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举行了一场新闻通气会,第一次向公众揭秘一体化示范区的总体方案。

发布会上,我们领略了关于示范区未来的动人畅想,也有眼下示范区推进的一些具体难题。正如马春雷所说:“到今天为止,可能1/3的事情想得比较明白,正在操作,并有初步成果;有1/3的事,可能我们正逐步想明白,正在形成方案、逐步推进;还有1/3的问题可能我们根本就没有想明白,或者没有想到,需要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去深化、总结。”

“湖和古镇是最大魅力所在”

秋高气爽,苏州吴江黎里旅游集散中心车来车往,游人如织。

长三角跨省公交7618路、7619路就是从这里始发,开往嘉善。这条“超长”的公交线,将西塘、南浔、黎里等江浙沪知名古镇“打包”串联起来,不论去哪个古镇车费,扫码都是5元。

古镇,正是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工笔线条。一体化示范区选择青浦区金泽镇、朱家角镇,吴江区黎里镇,嘉善县西塘镇、姚庄镇作为先行启动区。

《总体方案》提出空间复合渗透,围绕朱家角、金泽、黎里、西塘、姚庄等小镇,塑造若干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空间,体现城镇空间、乡村空间、生态空间、创新空间的复合发展和融合渗透。

小桥流水,青石板路,船橹悠悠,古树老屋……这副“江南古镇”的美丽图景,在示范区建设中,将旧貌换新颜。

翻开长三角地图,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到处都是蓝色的湖泊。而这正是未来示范区最美的风景。

如青浦有21个自然湖泊,嘉善拥有55个湖泊,吴江更被称为“百湖之城”,有320个湖泊……

“一体化示范区湖荡密布、河网交错、阡陌纵横,空间布局体现江南水乡特点。”马春雷说,示范区将以十字走廊为引领,重点是以水为脉,保护水生态、提升水品质、做好水文章,打造绿色人文和创新功能两条走廊。

此外,一体化示范区还将打造著名文化生态湖区。

《总体方案》提出,以淀山湖等湖泊为关键节点完善区域水利发展布局,提升淀山湖、元荡、汾湖沿线生态品质,贯通环湖岸线,打造一体化的环湖生态景观廊道和慢行交通系统。

马春雷说,除了交通便利之外,湖和古镇,这是一体化示范区最大的魅力所在。

“这里生态绿色发展的基础很好,可以用‘最江南’来形容,我们希望示范区内的先行启动区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75%,这个占比是很多地方梦寐以求的,但这里已经基本具备。”他说。

“有风景的地方就会有创新经济”

选择几个古镇作为启动区,除了地理位置紧邻相连,更重要的是这里产业基础比较好。

“在我区已有的会展贸易、北斗导航、快递总部、通用航空、跨境电商等五大产业功能平台基础上,未来5至10年力争打造3至5个千亿级产业平台和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上海青浦区区长余旭峰在会上说。

吴江区的底气也很足。“我们聚焦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水平服务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生态型湖区经济,瞄向世界前沿、技术高端……”吴江区区长李铭说。

“昨天,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已经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这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一个跨区域合作园区,也是浙江省“万亩千亿”高能级产业平台,将重点发展以智能传感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经引进项目8个、总投资超130亿元。”嘉善区县长徐鸣阳喜欢用事实说话。

湖美景幽,旅游业态丰富多彩;园区林立,绿色产业破土而出……这两者之间并不会变成矛盾体。事实上,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这正是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要义之一。

那么,一体化示范区需要什么样的产业?

《总体方案》提出,

依托湖荡水网、田园风光、古镇文化等资源,提升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品质和能级。围绕环淀山湖、元荡、汾湖联合打造马拉松、自行车、水上运动等体育活动品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融合科技、人文等元素,培育发展生物科技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第三方服务、绿色金融等产业,加强交通运输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培育绿色新动能。

华为研发中心研发中心落户在上海淀山湖畔的偏僻小镇,这就证明了“有风景的地方就会有创新经济”。

示范区就是要探索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打造生态价值新高地、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打造绿色宜居新高地,为长三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还有很多地方没考虑清楚”

示范区建设究竟牵涉到多少个主体?

马春雷在现场数了数:“两省一市,3个主体;苏州、嘉兴,两个市,就5个了;‘两区一县’,已经有8个了;先行启动区有5个镇,这样就13个;再加上国家层面上有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还有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如果再加上示范区执委会的话,至少有十五、六个之多。”

这么多层级,示范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架构呢?马春雷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这也正是示范区接下来要探索的事情:什么样的机制体制是最合理的安排?用我们常说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块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一体化示范区将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公共信用等方面,建立有效管用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为长三角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探索”是一大关键词。

《总体方案》明确了一体化示范区的八个方面的制度创新:

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探索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探索跨区域统筹土地指标、盘活空间资源的土地管理机制;探索项目跨区域一体化管理服务机制;探索促进各类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的制度安排;探索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管理制度;探索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政策;建立统一的公共信用管理制度。

其中,规划管理体制创新,已开始先行先试。“虽然总体方案今天才公布,但空间规划早已经启动。”马春雷透露说。

数月之前,由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牵头会同江浙两省规划资源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同步编制示范区空间规划。通过中规院牵头,委托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3家机构开展内部工作营的方式,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很多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在这些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都开始渐渐破题,但同时也有一些制度创新却始终难以突破。

以财税分享为例,很多地方就提出过异议,认为这一项太过敏感能否不列入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财税分享怎么来做,其实还没考虑清楚,需要给我们一点时间。”马春雷说。

当然,一体化示范区所有的创新性工作,都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对此,通过两省一市的前期探索,一体化示范区将建立“理事会+执委会+发展公司”三层次架构,形成“业界共治+机构法定+市场运作”三方治理格局。因此,具有三地联合、业界共治,三地轮值、统一决策,授权充分、精简高效的特点。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满萍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