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宝兰高铁地下57米的“蛙人”:深井排水保暑运畅行
发布时间:2021-07-20 14:19:53

    7月中旬,宝兰高铁天水南站西端渭河隧道2#竖井距地面57米,总共有372级台阶,相当于19层楼高。 杨艳敏 摄

  中新网兰州7月20日电 (记者 杨艳敏)当旅客乘着高铁风驰电掣,在车厢里享受惬意的旅行时光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工作在地下57米的深处,保证着高铁列车的安全运行。

  宝兰高铁天水南站西端渭河隧道2#竖井距地面57米,总共有372级台阶,相当于19层楼房的高度,地面和竖井底部气温相差20℃左右。为了确保宝兰高铁线路路基安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天水南综合维修工区工长曹秉乾带领的5名“90后”青年职工肩负起该竖井的值守工作。一个孤零零的驻守点和一个阴暗潮湿的地下竖井成了他们的主战场,他们常年工作在这里,为排除隧道渗水默默坚守。

工作生活都在“57米”的阵地,考验他们的不仅是抽水和检修任务的劳累,还有无尽的孤独和寂寞。 杨艳敏 摄

  宝兰高铁位于秦岭腹地,这里山高坡陡、沟谷深切、地势险峻,整条线路上桥梁和隧道的比例占到了全线的93%。其中渭河隧道内纵坡呈“V”字型,排水不畅,渭河隧道内2号竖井承担起了渭河隧道排水、突发事件时事故救援、应急疏散的作用,在地下57米深处为宝兰高铁的平稳运行筑牢了安全防线。

  早晨10点,职工戴好防尘口罩,背着工具包走进竖井,大约10分钟后,顺利达到竖井底部,他们按照分工迅速开始工作,对各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电力设备的维护检修,包括各种参数的测量,运动设备、电缆及其附件的检查。由于箱变底部空气流通不畅,作业前先要进行通风换气,电缆沟在箱变下面,狭窄空间内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缆,大家只能蜷缩着身子,借助手电筒亮光,一根一根地检查。

在地下57米的坚守地,他们用执着坚守和付出,保障了宝兰高铁上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杨艳敏 摄

  在竖井里面的水仓里,3名职工每天要下井2次,按时对井内供电设备,线路和抽水设备运行情况,以及水仓内部认真检查,保证渗水及时排除。检查完设备后要拉开3个沉淀池闸门进行排水,对沉淀池底部淤泥沉淀进行查看,用铁锹清除积累的淤泥。井壁正洞门外是渭河隧道,每当动车驶过时冷风就穿过抽风机叶片灌向竖井,虽然穿着厚厚的工服,可依然会感觉到冷风刺骨。

图为在宝兰高铁天水南站西端渭河隧道2#竖井内,铁路职工正在进行作业。 杨艳敏 摄

  第一次下井巡视的经历,至今让27岁的吴晓奇记忆犹新,当他跟随工长曹秉乾下到井底,井底阴暗潮湿、灯光昏暗、密闭的环境,回荡的脚步声,无形的压迫感让他内心感到恐惧,他紧紧跟在工长身后,生怕走丢在这个黑暗地下城内。

  井底抽水、井内设备巡视、排水口检查,完成这一系列的作业内容,工服下面的短袖早已被汗水浸透。以后将由吴晓奇独自一人下井巡视作业,一想到这,他心底不由地就开始打鼓。慢慢地,经过无数次与井下“伙伴们”的朝夕相处,起初的恐惧已经变成了亲切感,每日下井巡视也已经成了习惯,每天按点下去给井下设备把把脉,心里才觉得更加踏实。

在这里,每一次的排查都马虎不得。 杨艳敏 摄

  工作生活都在“57米”的阵地,对于年轻的小伙子们来说,考验他们的不仅是抽水和检修任务的劳累,还有无尽的孤独和寂寞。由于人员紧缺,驻守点一次值守可长达20天左右,加上驻守点位置偏远,24小时值守不允许外出,面对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作业内容,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每天从竖井到办公楼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让驻守人员觉得秦岭山区的鸟叫声听起来都很亲切。

  守护宝兰高铁的安全稳定是一份责任,一份确保万千旅客平安团圆的责任,在地下57米的坚守地,他们用执着坚守和付出,保障了宝兰高铁线上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姜智荣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