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尖的勾勒守望心中的故园——访淳安县首届道德模范余年春
发布时间:2017-09-30

用笔尖的勾勒守望心中的故园――访淳安县首届道德模范余年春

记者 李维维

  站在自家阳台,望着远处的湖面,故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常常浮现在余年春眼前。前不久,余老刚刚被授予“淳安县首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对于这个头衔,他说:“十分感谢这份荣誉,我做的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我们水下的根一定要完整地呈现出来。”

  1959年,为响应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新安江水电站的号召,余老成了29万移民中的一员。由于当时历史资料没有记录存档,老友们聚在一起时常回忆起年少时待过的那片土地。“不能让后人对我们生活过的古城历史一无所知。”1992年,余年春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千年水下古城画出来! 由于没有绘画基础,学习之初,余老专门买来了传统国画经典教材《芥子园画谱》。“对照上面的方法,一笔一笔地画。”甚至连废旧报纸都被他当作了画纸。1996年,余老退休,开始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画水下古城的工作中。

  来到余老家中,屋子的面积不大,却专门腾出一间房用于作画。“小画室”里堆满了参考文献和工具资料,大多已被翻得破旧不堪,纸张泛黄。“这就是我的‘书桌’,我平时都是搬个小板凳在这里画。”余老口中的“书桌”是一张用木板铺就的床上书桌。回忆起那段边收集资料、边作画的经历,余老会心一笑:“当然累,但累得值!”当时,为提高地图的精确性,余老带着烧饼、玉米�等干粮四处走访老城居民。从未出过远门的余老还自费跑到安徽、江西等地,连续走访600多户淳安县城移民,记录下了1300多个移民的名字。

  “当时图书馆的资料不能外借,为了保证古城地标建筑、街道名称的准确性,我只能去抄。”那段时间的余老,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抄书,来得比工作人员早,直到下班时间才肯离开。握笔时间长了,右手中指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一动笔就疼。图书馆工作人员被感动了,“破例”把书借给余老,让他带回家抄。就这样,他手抄了5部县志,共160万字,就连其中的插页图画,他都一一描画下来。

  资料收集齐全了,画画的功底也有了,淳安史志也在脑海中有了足够的储备。2005年,在贺城地图易稿24次、狮城地图易稿15次后,“故园”的模样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世人眼前。这时,离余老着手做这件事已过去十三年。

  如今余老已八十多岁高龄,一头银丝在阳光下发出晶亮的光泽。在自己的“小画室”里,看着自己的心血,他笑得灿烂而自豪。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姜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