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小介:宋村村位于宋村乡的地域中心,由原宋村村和原下前山村合并而成,该村共有455户,1543个人口,土地总面积19851亩,其中耕地605亩,园地1125亩,山林18121亩。一直以来,该村百姓依靠蚕桑和茶叶勤劳致富,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随着这次被列入中心村,该村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久雨初晴,千威线两侧山林绿意盎然。到了宋村乡,沿着宋王线往云港溪上游进发,十几分钟后,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村庄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宋村村。
6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这个人口众多的村落。在村中心地带,村党支部书记宋世兰和村妇女主任早已带着笑容相迎。
宋村村是宋村乡的中心村,该村即将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全方位系统建设,所以我们的交谈首先从中心村培育建设项目说起。“今年的具体项目已经定下来了,县里也下发了文件。今年我们将把重点工作放在新建农居点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宋世兰带着记者走过了一座水泥大桥,通过山路走到了宋村自然村对面的山半腰。在这里,能够居高而望,看得见大半个村落。在视野中,这个村落的形状呈现出“月牙”的造型,仿佛一弯皓月,嵌在云港溪和青山的中间。见到此景,记者毫不犹豫地猛按快门。
“喏!新农居点的位置就在村子的头上。”宋世兰指着远处的一块空地说。
宋世兰表示,今年该村将投入590万做好新建农居点和基础设施。在新建农居点项目上,今年将完成土地占用和三通一平。其中,土地占用将投入100万,征地20亩,三通一平将投入250万,完成通水、通电、通路和土地平整。此外,基础设施方面,将投入80万完成拆危拆旧面积6000平方米,投入160万进行村道改造3000米。
“目前,新农居点的征地工作已经快结束。三通一平预计在8月底完成,其他两个项目预计分别在10月底和11月底完成。”宋世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宋村村拥有不错的桑林和茶园资源,所以该村的蚕桑和茶叶发展得很不错。特别是今年,得益于蚕桑行情越来越好,当地百姓的养蚕收入也创下了新记录。
“在养蚕方面,我们村里少的人养一张多,多的人养四五张。今年的价格也可以,我们这里的价格2600元一担。所以量稍微大一些的家庭,光这块收入就有1万多元。”宋世兰告诉记者,蚕桑的价格主要受到市场影响,此外还受到质量影响。前者难以预料,但是后者确实可以控制的。为了提高蚕桑质量,该村每年都会组织相关培训,所以大家的蚕茧质量都还不错。
在茶叶方面,宋村村也和我县的其他产茶大村有明显区别,原来这里不产玉叶,只产银针。记者了解到,宋村乡是我县的千岛银针生产主产地,宋村村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年刚开始的时候,银针价格高达300多元,连青叶价格也要70多元呢!”村妇女主任宋美英插话。她告诉记者,制作千岛银针比较方便,价格也不错,以此为生的村民很多。“村里的几个制茶大户,家里机器都有十多台呢!”
因为茶叶和蚕桑是有季节性的,所以该村村民干活也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每年春节过后,等天气暖和一点,就可以采茶做千岛银针了。茶叶采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养蚕,一直到8月份,这个时候就开始采秋茶。”宋美英说。
这几年来,宋村村的村民除了从事传统农业之外,还发展了来料加工经济,主要项目有天堂伞和粘纸盒,其规模之大,远近闻名。
在公路边上的一间仓库里,记者看到了堆成一堆的天堂伞成品。宋世兰介绍说,从事天堂伞加工的村民有500多人,他们来自周边的各个村子,以年纪五六十岁的人为主,另外还包括一些在家带小孩的年轻妇女。“天堂伞的加工不复杂,平均每天每人可以加工150把左右,每天可以拿到五十多元加工费呢!”
“下次有机会,过来看看我们跳竹马!我们村可是有一支竹马队哦!”当记者准备离开时,宋世兰还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该村的文化生活。该村的这支竹马队建成已经有三四年历史了,拥有有20多个成员,在许多节庆场合上留下了精彩身影。比如,金峰乡的摄影节,他们就去表演过四五次了。“为了提高技艺,在这个月,我们已经培训了一次,打算在7月再培训一次。现在的道具不够用了,更多的竹马在制作中,这一次要增加10只竹马。我们希望到更多的舞台去表演。”(记者 方俊勇 文/摄)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姜智荣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