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方好金
今年春蚕特别是二春蚕期,阴雨天多,桑叶日照不足,且又蚕食湿叶多,再加上一春四龄期遇低温、二春五龄期遇闷热等恶劣天气,导致今年春蚕普遍发生病毒病,个别养蚕户出现五龄蚕病暴发和发生大量不结茧蚕。根据气象预报,今年夏蚕期基本上全处于梅雨季节,高温多湿的不良气象环境下,加之春蚕普遍发生病毒病的病原积累,必将导致今年夏蚕蚕病防治难度的大增。为此,县蚕桑管理站提醒广大蚕农,要思想上高度重视、态度上积极应对、行动上严格预防,将夏蚕饲养科学防病技术落到实处,保障夏蚕高产丰收。
正确认识蚕病发生规律
如果在饲养环境良好、蚕健康、抗病力强的条件下,即使感染一定的病原微生物也不容易发病。但蚕体衰弱又遇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时,即使感染微量的病原亦会酿成暴发性的蚕病。小蚕期对高温的耐受力较强,以后渐次减弱,五龄期最弱,高温(是指30℃以上)饲育条件下,如处理不当则容易引起蚕病。高温多湿、气流停滞将形成闷热的环境,妨碍水分代谢,特别是吃了水叶,降低了消化液碱性和血液渗透压,削弱蚕体抗性;空气湿度大,桑叶水分多,蚕座潮湿、蒸热,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传播;高温干燥气流强,则桑叶凋萎而造成蚕饥饿等,削弱体质;春夏季节桑叶猛长,因连续阴雨,日照不足,桑叶水分含量多,以及有机酸、特别是草酸和酰胺类物质的影响,导致蚕的体质虚弱,甚至中毒发病,造成抵抗力下降;由于蚕的呼吸、排泄而逸散的水气、二氧化碳及氨气等,空气污浊,容易诱发蚕病。生产上常见的野蚕、桑蟥、桑螟等对家蚕的病毒、细菌、真菌几乎都会通过消化道或体壁的伤口而侵入蚕体互相感染,特别是一旦遭到病毒感染,就会酿成暴发性的蚕病。
血液型脓病属于亚急性传染病,当蚕感染后小蚕一般经3-4天,大蚕4-6天发病死亡。温度高,发病死亡较快。如在起蚕或少食期感染,严重时可以当龄发病死亡。五龄后期感染的蚕能结茧,但都成为死笼茧。中肠型脓病和空头型、脓核型病毒病属慢性传染病,潜伏期和发病过程较长。一般1龄感染的2眠后至3龄发病;2龄感染的3-4龄发病;3龄感染的4-5龄发病;4龄感染的5龄发病;5龄起蚕感染的一般都能上蔟后发病,部分结茧的但不能化蛹。5龄暴发主要是4龄或3龄感染通过蚕座传染开来的结果。
严格消毒,彻底杀灭病原
消毒是以防止感染为目的,应用物理、化学方法来杀灭病原微生物,同时也消灭大量的非病原微生物。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是夺取蚕茧、蚕种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认真做好养蚕前消毒、蚕期消毒及养蚕结束后消毒,做到蚕前消毒要全、蚕期消毒要勤、蚕后消毒要早,保障蚕室、蚕具、蚕座、蚕体消毒到位,杜绝蚕体感染病原微生物。药物的选择及使用浓度是关键,蚕室、蚕具消毒用亚迪欣、富得力,蚕体、蚕座消毒用农家得宝(仁香散)、亚迪净+新鲜石灰粉。抓住1~4龄小蚕期、各龄眠起蚕期、扩座提蚕时等蚕期消毒关,抓住桑叶叶面消毒关,杜绝食下感染和创伤感染两条重点传染途径。
严格提青分批,淘汰病弱小蚕
严格提青分批,淘汰病弱小蚕,是防止蚕座内传染的重要措施。一般病蚕及感染病原的蚕,总表现为迟眠、迟起、弱小,特别是患中肠型和脓核型病毒病等的病蚕,排出的大量病毒粪便,造成严重的蚕座感染。
科学提青分批,主要体现在加眠网的时机把握,分批在始眠到眠定前而不是在眠醒后饷食时。淘汰弱小蚕,是坚决淘汰青头中的青头和小蚕。特别是3、4龄蚕中的弱小蚕,病原量多,传染感病,严重危害大蚕,要加强施用亚迪净+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发现病蚕要及时处理。及早拣拾出病蚕,并将拣拾出的病蚕和淘汰的弱小蚕扔到石灰盆内,与有病的批次蚕沙一并倒在适当的地点堆沤等。
加强重点蚕儿饲养管理
重点蚕儿是指小蚕期的蚕、第一批提青分批出来的蚕、发生细菌性胃肠病的蚕、处于不良环境冲击影响下的蚕。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抗病力较弱,食下少量病原即会染病,并且通过蚕座传染而蔓延,因此抓好小蚕的防病工作是很关键的。努力提高“十天养蚕法”饲养比例,以标准的小蚕“十天养蚕法”饲养管理小蚕,避免30℃以上高温冲击、喂饲水叶与虫口叶、片面追求发育齐一而发生饥饿和发生细菌性胃肠病诱发加重病毒病。大蚕期要避免长期的高温闷热等不良环境,根据蚕生理要求和饲养条件,改善饲养环境。如“大蚕风里养”,重点做到良桑饱食,防止高温闷热等诱发因素。今年由于春季桑余叶多,防蚕中毒也应予以重点防范。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