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何爱芳 方婷婷
“大连岭上,点将台下,云卧群峰皆我兵。狮古山中,红军旗下,鱼水情深是我军……”随着“寻访淳安红色记忆”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的持续推进,记者来到浪川乡红色狮古山村,感受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翻越大连岭所留下的英勇足迹,回首那一段峥嵘岁月。
走进新修缮的狮古山大连岭红色文化展示馆,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题为“星火浙西之光”的展示墙,讲述了根据地建立的历史:1935年2月,中共闽浙赣省委会议在横峰县槎源坞召开,会议确定了闽浙赣苏区由正规战争转向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同年12月28日,省委决定以歙县、遂安、淳安三县交界的60里连岭为依托,开展歙遂淳边区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1936年4月,根据省委指示,成立了中共歙遂淳中心县委,后更名为“中共下浙皖特委”。
“‘中共下浙皖特委’的管理范围非常大,辐射淳安县、遂安县和安徽的歙县3个区域,并且在每个县都建立了县委,又在县委下面设立区委,把组织延伸到了最基层。”浪川乡副乡长张辉介绍,特委利用该地崇山峻岭、地形复杂、便于隐蔽的有利条件,反复在群众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在一些偏僻的小村庄成立工作队,建立起农民团等群众组织,很快形成了500多个民兵、2000多农民组成的农民团组织,红色火种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
继续向前走,在展示馆的二层平台上,展示的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送驾岭阻击战的沙盘。1934年9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送驾岭与国民党第49师、补充第一旅两支部队遭遇,红军利用时空优势,成功牵引两支敌军互相攻击,主力部队安全撤退,史称送驾岭之战。
“在送驾岭阻击战的时候,狮古山村连岭自然村的洪晓发自己主动把家让出来,用作设立指挥部。老年人都说自己的红军队伍来了,大家都给红军他们送粿,送吃的东西,但红军就不肯接受。”浪川乡狮古山村总支书记鲍良和告诉记者,听村里的老人说,当年红军驻扎时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却不肯收下老百姓的一分一毫,成为了当地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
在送驾岭战役之后,红军主力部队虽然已经成功撤离,但牺牲的战士却成为了大家心中永远的伤痛。战役结束后,当地老百姓纷纷自发捐资捐物将在战役中牺牲的红军将士收殓,就近分别安葬于4处墓穴,从此红色的种子也在老百姓心中扎下了根。
英雄已逝,热血长存。为了守护珍贵的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近年来,浪川乡结合阻击战与地下组织活动等红色资源,重建了狮古山红色文化展示馆,修缮了红军烈士墓、建造了红军纪念广场。2011年,该展示馆还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狮古山村地处革命老区山区,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民风淳朴,非常适合疗休养。接下来,乡党委政府将加强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配套设施建设,把狮古山村打造成红色旅游精品村,让红色精神永远流传下去。”谈及未来的村庄发展,浪川乡党委委员徐伟立满是激情。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杨奇 姜智荣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