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上午9时,首届“深圳特区警察文化节”在市体育馆隆重开幕。在警察文化节上,人们惊奇地看到:交警们的交通指挥手势、电子眼、护卫摩托和事故处理车,乃至于车牌的历史都已成了警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届警察文化节让深圳市民重新认识警察
谈起警察的形象,一位交警感慨地说:“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警察的认识并不深入。一般来说警察给人的印象一方面是威武勇敢,不怕死;另一方面是文化层次普遍不高、粗鲁,拼杀打斗在行,但是只能做简单工作。所以流行这样一句话:警察可敬而不可爱。”
8月24日至8月31日举行的首届“深圳特区警察文化节”,目的就是在于弘扬深圳特区警察文化,展示特区警察的时代风貌,塑造深圳警察精神,拓展警民交流渠道,让深圳市民重新认识警察,理解警察。
深圳市公安交通警察局许东平局长说:“首届‘深圳特区警察文化节’意义非常重大。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给人留下警察文化素质不高的印象;另一方面,由于极少数警察行为不检点、特权思想严重,造成少数人对警察有偏见。这一切都很正常,但是这些认识并不全面,深圳警察的文化素质已经不低,这次文化节将展示深圳警察的文化内涵,纠正少数人对警察的偏见。”
许局长还指出,新形势对警察提出了新的要求,警察必须不断提高内在文化素质,警察品行不端,就不可能很好地执法,很好地行使警察的职权;警察行为粗鲁、举止不文雅,就不可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能取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因此提高警察自身的文化素质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公安工作的要求。许局长认为,一年一次的警察文化节,对于提高警察的文化素质、操守、修养、道德内涵,必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节传递着一个信息
警察并非能武不能文
一位参与这次文化节合唱表演的警察对记者说:“许多人认为我们只是一个只能做简单工作的群体,其实不然。由于深圳特区在招警察时,起点很高,现在的警察文化素质已经不低,大多数人都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一个在最基层处理交通事故的普通警察,很可能就是某著名大学的高才生。不信,你到各交警大队走一走,你会发现许多警察都是多才多艺的。”
“深圳特区警察文化节”的准备过程中,警察的踊跃参加,印证了上述警察的话。这次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有警察器乐比赛、深港澳警察书画、摄影比赛、离退休警官书画和摄影展览、警察征文比赛等等,据了解,各项活动都有不少警察主动报名参加,而且水平不低。
休息时间,记者来到交警局办公大楼三楼,看到这里人来人往,有练唱歌的,有学跳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交警局合唱团的领唱就是许局长。许局长说:“歌唱得好坏还在其次,领导带头,集体才有向心力,这也算是培养一种文化吧。”
文化节中,深圳交警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展览摊位。这里将展示交警的管理程式、对未来交通的规划,还有由交通警察研究开发,在国内、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新产品。许局长说:“交警精心设计的这一切,将使人们感到:交警并不是粗俗的代名词,而是有相当文化内涵、素质相当高的群体。我们要让市民相信,这样的交警是有能力管理交通、管好交通、规划交通的。”
文化节向人们展示
警察在执法中创造的文化
深圳交警在这次“深圳特区警察文化节”上表演的许多节目,都来自于交警们的日常工作。
24日上午的开幕式,交通警察的交通手势指挥操(穿插舞蹈),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人们司空见惯的交通指挥手势,经过艺术化的编排,竟然那样优美,那样具有艺术蕴涵。
文化节开幕式之后,是警用及装备车辆大巡游。大巡游由摩托车和汽车两个机动车方队组成,上午10点50分左右,他们接受首长检阅之后,依次从体育场南门出发,经笋岗路、上步路、深南大道至高交会馆结束。这个队伍中就有交通警察的护卫摩托车2台、摩托车方队36台、事故处理车2台。这个大巡游吸引了无数的市民,人们想不到天天在街道上奔忙的交警摩托,一旦走在一起,竟然那样威严、壮观,那样具有艺术感染力。
8月25日深圳市公安局在笔架山公园设计了各种展览。在这里,交通警察管理局拥有200多平方米的展位,展示与交警业务相关的内容,主要是图片展览、装备展示、技能表演、业务咨询、法制宣传、警务公开、开门评警、便民服务等。有的摊位是红绿灯,有的摊位是电子眼、有的摊位是岗亭,有的搞知识竞赛活动,有的解释交通手势包含的内容,有的通过电视大屏幕介绍开展道路畅通工程的资料,有的介绍车牌的发展史。
无须文字说明,无须解说员介绍,走过熟悉的斑马线,看到熟悉的电子眼、车牌、手势,观众就知道这是交警的摊位,然而这分明又是一种文化,通过这样的展览,市民一定会更加了解交通警察的现状,一定会更加理解和支持交通警察的工作。[深圳法制报]
信息发布:王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