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家乡美味——腐乳
发布时间:2019-05-30 10:13:51

清·袁枚《随园食单》中有关于《乳腐》一篇:“乳腐,以苏州温将军庙前者为佳,黑色而味鲜。有干、湿二种,有虾子腐亦鲜,微嫌腥耳。广西白乳腐最佳。王库官家制亦妙。”

袁枚说的乳腐,即如今的腐乳。

袁枚时代所指几种腐乳,没有尝到过。不知道现在这些地方还保不保留那些腐乳,要是保留下来了,是一件好事,地方风味传承着地方的人文历史。

我尝到过江西井冈山的腐乳,鲁迅故乡绍兴出的腐乳,还有好几个地方的腐乳。井冈山的腐乳油多,辣重;绍兴出的腐乳咸中带甜。这似乎都不是正宗的腐乳味。还是家乡的腐乳有味,家乡的腐乳,微辣,但不为过;咸,无甜味,且干湿适度,味美而鲜。

腐乳,是用豆腐制作而成的。

豆腐的发明者相传是汉代淮南王刘安。

豆腐的普及和广泛食用是在明代。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豆腐及豆制品的制作方法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明代诗人苏秉衡一首《豆腐诗》,把豆腐的历史由来、制作技术、食用方法,说得透彻明白。并认为豆腐是僧家和道家的常用食品,诗为证:“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实际上对豆腐的滋味我也识得,想必您也识得,不独僧家与道家之专利。

豆腐制成腐乳很有可能出现在元代。

元代有个太仆寺,是专门生产乳类制品的机构,当然是乳制品为多。其中,有种食物叫“乳腐”,与清代袁枚所说“乳腐”同,是否就是今日之“腐乳”?须认真查阅资料方可断定。

豆腐是大豆的结晶,大豆即黄豆,家乡叫“六月豆”。家乡每年种豆时在桃花盛开之月,相比元代《农桑辑要》里所编《汜胜之书》说的:“三月,昏参夕,杏花盛,桑椹赤,可种大豆”要早一些。

家乡的腐乳是一道美味。

腐乳“化”(下)苞芦馃。

夹一块腐乳到烘热的苞芦馃上,掰一小块馃,把腐乳压扁,一块馃批点腐乳,一口气可吃上七八个。还有一种粗糊粉馃,搁在馃架上烘,木炭火要旺些,烘到一面焦黄,拿手上敲敲“壳壳”有声,再摞上腐乳,一口咬,一口香,再一口咬,香满嘴,家乡的一句谚语似乎是说这种食物的:“脚踏木炭火,手捧苞芦馃,除了皇帝就是我。”这谚语里应有腐乳的一份功劳。

腐乳“化”“王毛馃”(麦粉馃),也同苞芦馃一个理,不过“王毛馃”伴腐乳要柔和软绵一些。当年,麦黄时节,供销社里也有腐乳买,好像是三分钱一块,买一块来“化”“王毛馃”,但总欠一种感觉,哦!对了,味道不及家做腐乳一半。

家乡的腐乳制作大概如此:做好豆腐,把白豆腐横一刀、直一刀切成四方四正、大半寸见方的小块。一榨圈豆腐切好,一块一块铺到稻秆或麦秆上,盖上纱布、麻布,过个七八天,掀开纱布:“哇”一小块一小块豆腐上长出一层绒毛,这就是豆腐已经霉了。

称一斤盐,放铁锅里去炒熟,熟盐里拌进辣椒粉,讲究点的拌进些熟菜籽油、豆油,最好剁点大蒜生姜什么的,拌好放碗里备用。

夹起一块长毛的豆腐,伸到碗里四面裹上炒盐,裹一块放进瓦罐,又裹一块放进瓦罐,一层一层叠起来,装满一罐,把余下的炒盐抖抖,铺压在上面。罐口用笋壳,纱布包住,盖上木板盖或石板盖。半个月左右即可开罐食用。

家乡腐乳,“化”(下)苞芦馃是佳品,有一位邻居,一块腐乳“化”七八个馃,你说神奇不神奇。

家乡腐乳用来下米饭、米粥、苞芦糊、苞芦汤都有味道。

没有菜,但那几个好酒贪杯者,弄块腐乳,一口酒,一筷尖腐乳,一斤“老虎头”(当年一种酒)下来,腐乳没了,酒也没了。哈出的酒气里有腐乳的芬芳。

家乡的腐乳,美哉,美味。(王丰)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