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静听小园蛩夜鸣
发布时间:2019-09-26 14:40:45

《古今注·鱼虫》:“蟋蟀,一名蛩。”也就是说,蟋蟀在古时也有叫蛩的。清朝大吃货袁枚就有一首《斗蟋蟀》:“儿时不好弄,雅好斗秋蛩。老至兴不浅,率众时相攻。”秋蛩,秋天里的蟋蟀。

《诗经》国风·豳风云:“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秋风起,早晚凉,蟋蟀紧赶着在这夜凉时刻,吟风弄月起来。最让人可听可闻的是在西园山庄前面的小公园里,高树遮罩着的草丛间,总有那么几只蟋蟀,小心翼翼地“唧唧、啾啾”,有间有歇鸣叫开,远处另外几只接应着“唧唧、啾啾”地回应着,此起彼伏,韵律悠扬,鸣声渐渐充盈了一个公园。待圆月东升,浮云淡淡,树影绰约,秀水涟漪,月光透过茂密的枝丫洒在小园里,“啾啾啾啾”蟋蟀的鸣声更响亮且清越。

这几天读《中国美术鉴赏十六讲》,读到“塘里无鱼虾自奇”,说齐白石有一手绝活,是前无古人的。那就是花是写意,虫是工笔,叫“工虫花卉”。有幅《工虫》图:大叶豆角之下有蟋蟀六只,三只似在聚会,三只似在警戒。工笔蟋蟀,精细非常,一须一腿,酷似活物。豆角豆叶墨黑,蟋蟀也墨黑,无半点翠绿与金黄,别有意趣。

凡虫者,多是不入流的,故有雕虫小技之语。但古人却对蟋蟀独有钟情,总结出蟋蟀有五德:“鸣不失时,谓之信也;遇敌必斗,谓之勇也;伤重不降,谓之忠也;败则不鸣,谓知耻也;寒则归宇,谓识时务也。”蟋蟀这五德,据说是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总结出来的。

读过《聊斋志异》里的《促织》,脑子记住了“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战胜了“蟹壳青”“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禽虫。却原来,这蟋蟀是主人儿子所化,故而战无不胜。

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男孩鲜有不知蟋蟀、不玩蟋蟀的。

一放暑假,男孩子们便开始张罗着去逮蟋蟀。

蟋蟀喜栖息于砖头下、土穴中、草丛里,蟋蟀藏身最多的地方是稻田里。

割了稻子的田里,稻秆一把把竖立在那晒日头。中午,冒着火辣辣的日头跑到田间去,迅速掀开一把稻秆,三四只蟋蟀立刻蹦跶起来。看准飞得高而远,鸣声如哨,体壮,腿健,须长,翅膀油光光的那只,右手伸掌一扑,装入蟋蟀笼里,再用块破布塞住蟋蟀笼口,这样抓个二三只,便算是有了收获了。接下来便小心饲候起蟋蟀来,拿煮熟的大米饭,一粒粒往蟋蟀笼上边的栅格子里丢进去饲食,还摘来南瓜花、青菜叶小心饲养着。接下来便将彼此捕得的蟋蟀拿来比试一番,斗咬一番,其间的搏斗叫我们心惊肉跳,如临战场。

今夜,又走在小园曲曲弯弯的小路上,秋风如水,习习吹拂,灵动的蟋蟀,“唧唧、啾啾”叫着秋天,其鸣声仿佛很遥远,但却就在眼前。(王丰)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