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来自“三个地”的报告③丨百川奔涌向大海 浙江不断扩大开放
发布时间:2019-09-10 10:56:25

编者按:70年沧桑巨变,70年众志成城!再过不到一个月,就将迎来新中国70周年华诞。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70年来,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益美好。特别是2003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浙江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发展跃上新境界。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来自“三个地”的报告》系列报道,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发展的辉煌成就。敬请关注。



2018年1月24日,浙江义乌首批出境邮件搭上中欧班列,从义乌铁路西站运往波兰马拉舍维奇。标志着义乌成为继重庆之后,在全国第二个开展中欧班列运邮测试的城市。拍友 龚献明 摄


从义乌小商品城内的第一声叫卖,到“义新欧”中欧班列川流不息地将货物运到万里之外;从第一艘远洋渔船扬帆出海,到全球第一个“10亿吨”大港诞生……每一天,浙江都在书写对内对外开放的新传奇。开放,已然成为浙江气度、浙江气质。

共和国将迎来七十华诞,改革开放走过四十春秋。七十载,是从无到有的蜕变。曾经,对没有自营出口权的沿海省份浙江而言,“开放”两字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而今,浙江产业工人的“一针一线”编织的是全球市场,浙江商人的“一笔一画”谋划的是天下生意。

七十载,是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巨变。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八八战略”,从此浙江广大干部群众以“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宽广视野和胸怀,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更大范围配置全球资源,在更大空间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浙江谋求转型升级,外贸逆势增长;面对“一带一路”的时代机遇,浙江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布局;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浙江更是敞开怀抱,构建高质量开放新格局。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浙江开放的脚步也不会停止,只会愈进愈勇。

新理念 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在高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的战略选择。

——摘自《之江新语》



资料图


在杭州湾口的小洋山岛上,单体世界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无人码头”——洋山深水港区正翻开新的一页。不久前,小洋山北侧项目规划初稿出炉,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将继续在此合作开发,预计项目在今年底前就会开工。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默默无闻的偏远小岛,到17年前上海、浙江在此组建联合公司,先后建设四期洋山港项目,再到如今又一次携手……小洋山70年的变迁背后,是浙江融入长三角、立足全局谋发展的开放姿态。

张开双臂,浙江拥抱的不仅是上海,更是世界。正是以这样的姿态,浙江在70年间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转变。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浙江就率先为市场主体提供宽松的环境。1978年到2002年,浙江全年进出口总值从0.7亿美元增长到419.6亿美元;在利用外资方面,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到2002年更是实现一年协议利用外资72.1亿美元。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时期。新世纪之初,浙江便迎来了这样的关键节点——一边是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打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另一边是浙江经过改革开放初期20多年的高速发展,要素制约和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如何迎接挑战,怎样把握机遇?浙江迫切需要新理念来指引进一步开放发展。在这一关键节点,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工作,着手谋划浙江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新思路。

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基于充分的调研谋划,2004年,浙江高规格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明确提出“立足全局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开放发展重大战略决策。

蓝图绘就,使命如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到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再到高水平构筑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浙江以崭新的姿态拥抱世界,对内对外开放取得累累硕果——截至去年,浙江年进出口总额已经突破4000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86.4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五,完成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18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6%。

在“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指引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成为浙江的关键一“跳”。早在两年前,浙江省党政代表团便赴上海、江苏、安徽学习考察,共商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同年,省委、省政府同意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今年6月,浙江又召开了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加快形成全省域、全方位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在交通、医疗、产业、教育等各领域,浙江主动作为,全方位地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去年6月,包括杭州、金华、嘉兴、湖州在内的9座城市签订长三角地区共建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打通三省一市之间的17个省际断头路项目也都明确了时间表,其中涉及浙沪之间的3条断头路已全部开工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需要政府作为,也少不了企业主动参与。传化智联华东大区副总经理邵代锋告诉记者,近年来,传化已陆续在长三角各地布局了18个智能公路港,实现了长三角地区公路物流网络的互联互通。如今,仅苏州传化公路港就已为苏州及周边地区2.5万家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降低物流成本20%。

新机遇 新格局形成新优势

在扩大对外开放上,花更大的力气,作更大的努力,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努力争创我省对外开放新优势。

——摘自《之江新语》



2019年9月1日下午,“肯考迪娅”集装箱轮刚离开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从新加坡来的“中远法国”集装箱轮在三艘拖轮的协助下稳稳靠上码头,将在这里完成8015标箱的卸载作业后驶往天津港。拍友 姚峰 王晖 苏彬 摄


宁波舟山港,一望无际的海岸线上,巨大的钢铁臂膀直指蓝天,龙门吊昼夜运转,运货车穿梭不息,将深远的经济腹地与蔚蓝大海相连。每天,超过270万吨货物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

回首百年前,孙中山先生便在《建国方略》中盛赞杭州湾地区的建港优势,计划在此地建起东方大港。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进口的是煤和肥料,出口的仅是鱼产和工艺品。70年沧海桑田,如今的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三,东方大港的期待正在变成现实。

观滴水可知沧海。宁波舟山港的巨变,反映的是70年来浙江与世界的相交相融。每一天,成千上万的浙江企业昼夜不停地将各类产品运往世界各个角落,来自海外的进口商品同样源源不断地进入浙江千家万户。浙江进出口总额已由1978年的0.70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4325亿美元,出口规模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1位升至第3位。浙江从改革开放初的出口创汇,一步步迈向开放大省、开放强省。

今天的世界,已经与浙江深度融合。1980年浙江省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西湖藤器有限公司成立,截至目前,世界500强在浙江投资企业已超500个。如今,跨国公司、海外资本不再因为廉价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选择浙江,而是离不开这里熟练勤奋的技术人员,离不开这里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离不开拥有无限潜力的中国市场。

不久前,第五届世界浙商大会组委会正式向全球浙商发出邀请。即将到来的11月,2000余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浙江企业家将汇聚杭州,共商如何迈向“一带一路”,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曾有过这样的比喻:“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70年海外征程,200万浙江人散布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点亮了浙江人经济。

今天的浙江,也早已与世界相拥。泰国,罗勇府,博拉当地区——中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的泰中罗勇工业园所在地。这座由浙企华立集团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已运转14年,顺应浙江企业“抱团出海”、开拓全球市场的趋势,100余家企业在此落户,已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不单单是华立,浙江企业“走出去”的脚步遍布东南亚、中亚、欧洲以及美洲等地。

竞逐海外市场,浙江资本百舸争流。2010年,行业“小弟”吉利“迎娶”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完成对其全部股权收购;2011年,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蛇吞象”的方式全资收购德国普瑞公司……近年来,浙江企业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业链、价值链,抢占市场发展制高点。以资本为媒,浙江与众多跨国企业之间已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个“浙江驿站”,一家家跨国并购企业,正成为“一带一路”上闪亮的明珠。

今秋开学季,温州肯恩小镇热闹非凡。温州肯恩大学迎来800多名新生报到,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怀揣梦想齐聚浙江。时间回到2006年5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美国出席了温州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协议书签字仪式,为我省中外合作办学助推加力。

文化交融,才能民心相通。这些年来,浙江致力于教育、文化、人才等更高能级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这背后,是浙江瞅准了服务贸易这块万亿美元级的大蛋糕。

新作为 深改革促进大开放

我们要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开放体制创新,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

——习近平在2004年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图片来源:新华网


改革与开放,水乳交融。少了改革,开放是无本之木;离了开放,改革又缺乏动力。

经过70年的发展,对今天的浙江而言,开放发展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更需要顶层设计的高瞻远瞩。近日,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与之配套的是,根据不同联动创新区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需要,省一级将相应下放相关管理权限。这一改革举措,让浙江自贸试验区不仅“跳出”舟山、走向全省,而且辐射全国。

类似的创新之举,贯穿于浙江数十载的开放之路。回顾来时路,浙江正是锚定了以改革促开放的发展方向,才成功汇聚力量、持续发力——尤其是,在2004年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强调:“我们要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开放体制创新,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以扩大开放推动改革深化,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于浙江七十载的开放发展实践而言,仅仅是沧海一粟,却也能窥斑见豹。改革为开放释放了无限空间:近两年,维多集团、英国石油公司、嘉能可集团等国外油气企业纷纷与浙江企业组队,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内共同开拓国际油气市场。而这背后便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内一个个全国首创的改革举措。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舟山人自然明白这一道理。为了让改革“深”下去,早在去年初实施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中,第4条便明确改革创新容错机制,鼓励自贸试验区大胆尝试改革创新。得益于制度的保障,两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积极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已累计有10项改革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总数居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位。

改革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具有历史眼光的主动谋划。经过了70年的积淀,浙江以大手笔、大胸怀,谋划更高水平的开放:今年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成为我国向中东欧国家开放的重要平台。同时,世界互联网大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等越来越多的高能级开放大平台落户浙江。

改革从来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浙江70年的开放发展印证了这一点,义乌便是一个典型缩影。从“鸡毛换糖”起家,到如今商行天下,义乌从未停止过改革创新的脚步:2006年11月,浙江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一次性赋予义乌百余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今年1月,义乌启动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方案获批;6月,“eWTP全球创新中心”落地义乌,由此全球最大的线上市场经济体和最大的线下市场经济体紧密携手,释放创新国际贸易业态的新动能。

以改革促开放,就是要闯难关、涉险滩、啃硬骨头。2016年12月,浙江率先提出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解决了一大批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极大改善了营商环境。面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挑战和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的增加,浙江多措并举稳外资稳外贸。今年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69.5亿美元,同比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达9.8%;全省进出口总额14089.7亿元,增速继续居沿海主要省市前列。

“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的浙江人,擅长的便是在爬坡过坎中闯关夺隘,在激流险滩中奋楫向前。我们相信,面向未来,浙江必能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开创开放发展的新局面。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