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外媒看淳安
放牛班的春天—— 一所乡村小学的坚守与突围
发布时间:2019-09-27 13:05:00








记者 郑晖 程海波 通讯员 洪霏

“黑暗中遇上/迷途的羔羊/伸出你的援手/带领他们开创新天地/令他们从彷徨的深渊里/看到希望的涌现/生命的炽热……”这是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一首小诗。

自千岛湖出发,沿着沥青山路,一个小时即可抵达。学校在一片小型村落的背后,倚着山脚,面对着梓源溪。

“正字、正人、立德、树人”这八个大字,端端正正地镶在教学楼的外墙上,正如它们的精神,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几幢错落的教学楼和宿舍楼,一群汲汲渴求的学生,一群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教师,再加上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校长,构成了这所当在下乡村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中寻求突围的梓桐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梓小)。

“我们改变不了大趋势,但只要我们在这里,就努力让留下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一群人,温暖而有力地书写“坚守”二字,让这个普通的山村小学如同电影里的放牛班一样,充满生机和力量。

改造 打造乡村寄宿制学校示范

打造乡村寄宿制学校示范,是校长方星的目标。

2018年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项目落户梓小,成为全国首批5所试点学校之一。经过多方努力和支持,这个目标已经有了最初的模样——

“我们住新房啦!”“哇,好高大上呀!”“被子真柔软,我要躺一下!”“呀,我好想重新读一年级啊,这样就可以在新的寝室里睡得久一点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

“我们宿舍里有桌子了”,不知是谁冒出了这么一句。这时,六(1)班的卢轩抢道,“住在以前的宿舍,我有时还要‘吃灰’,现在这里可干净了。”卢轩的发言,引得宿舍中发出一片笑声。寝室里的床换了,柜子变多了,卫生间也明亮干净了。

2018年12月18日,48名小学生入住“新家”, 这也是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首次迎来入住仪式。

在梓小趣玩中心的墙上,有手绘的淳安县地图和孩子们的自画像,“这有利于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教导主任姜军祥说,“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趣玩中心是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根据梓小办学理念而因地制宜改造成立的。这里不只有寝室,还有阅览吧、乐高室、书画室、影音室、棋艺室。这些活动室,每天午饭后的休息时间,会向学校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开放;晚饭后的休息时间,向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开放。每到开放时间,孩子们都喜欢来这里享受童趣。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缓解留守的学生长期与亲人见不上面的牵挂,趣玩中心里还专门开设了亲情吧,学生可以在电脑前和远方的父母实时视频通话。

姜军祥介绍,学校目前有233个学生,有140多个选择住校。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学校学生宿舍、生活空间的设计和改造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住得有品质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马云公益基金会、湖畔善契基金会等社会力量的加入,让很多设想变成现实。

玩耍 “玩”进国际比赛的32强

今年暑假,小学五年级的方从真、徐晨曦和四年级的徐葳、汪熠,跟着老师李江,带着“战马”——机器人,怀着梦想和激动的心情开启了人生第一次远行,奔赴北京参加在北京举行的RoboGenius全球机器人大赛——绿茵小将角逐赛。

带着对陌生城市的新鲜感,来不及游历帝都的风光,他们就投入到紧张的比赛中去了。比赛第一天,经过层层“厮杀”和奋战,两支队伍全部成功晋级。

然而,前往成功的路上除了充满荆棘,还需要一点儿小运气。第二天,梓小的两支队伍迎头相撞在了淘汰赛中。方从真、徐晨曦这一组带着所有期待,从13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挺进32强。

李江老师清楚地记得,最后一场比赛,赛场上下来的徐晨曦哭腔中强挤出一丝笑容,带着点儿,对李老师说:“老师,我没有哭。晚上你得给我加鸡腿。” 这个固执的小男生牢牢记住李老师前一天晚上的叮嘱:男孩子遇事要淡定,无论输赢都不能哭鼻子。

方从真在日记中写道:在这次比赛过程中我懂得了胜不骄,败不馁的深刻道理!还得需要一个沉着、稳定的比赛心态!

也许很多年后,他们会理解,这时的他们,迎来的是人生中闪闪发亮的时刻。

一个山村小学,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就挺进了32强。面对这个成绩,指导老师李江,这个90后年轻教师坦言,参加比赛的目的很简单,无论输赢,只是带着孩子们去玩的。他说:“这个世界很大,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大世界。”

在梓小,玩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梓小的趣玩中心,墙上贴着大大的“梓小宣言”:童年是需要玩耍的!

“童年需要玩耍,玩耍的孩子会聪明。玩耍会让孩子眷恋校园,在玩中学,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也培养专注力。”校长方星认为,校园不该只是一个为了学习的环境,“玩”也该是重要的方面。

事实上,学校开设了许多课程,例如美食课、体训课、AI课、博物课、田园课等等,边实践边探索。在不增加学业负担的情况下,让孩子们玩得开心、玩得有水平。

事实证明,效果不错。这一玩,就“玩”进国际比赛的32强。在2018年淳安县整个小学的排名中,梓小比往年进步了10名。2018年度,学校教育综合考评梓小获得优秀等次(全县58所小学中只有7所,同类28所中只有2所)。

改革 清理厕所——给全体教师上一课

“我尽量遵循教育规律去帮助和影响更多人。我希望因为我的存在,能让更多人变得更好,包括学生和老师。” 这是方星心目中的“美好教育”。

2017年方校长调到梓桐镇小,开始他第四年的支教生涯。初到梓小首先看到的是学校厕所肮脏不堪,老师们习惯于找客观理由,口头禅是“太难了,没办法的,不可能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卫生都搞不好管不好,教师何来战斗力。” 方校长想。

于是这所学校的改变,从一个厕所开始。方老师亲自动手,把厕所清理得干干净净,并制定了明确的卫生标准——消灭“指甲盖”(垃圾)。为了表明决心,他还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在打扫干净的厕所里做俯卧撑。“我就以厕所管理来给全体教师上一课,告诉大家,只要努力,只要认真,没有什么不可能,要以行动和实事来推进教师工作作风建设和学校规范办学。”方老师说,全校师生颇为震动。3个月后,全校33亩校园达到了消灭“指甲盖”(垃圾)的目标。

“人人都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这也是那篇著名的课外阅读《一条蓝裙子》所要传达的启示。” 方校长说。

此后学校实施一系列改革,比如调整了作息时间、改善了食堂管理、丰富了社团活动、开设了田园少年宫、实施了宿舍“幸福6+1”管理、拓宽了研学渠道等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兴趣,真正践行“快乐学习,健康生活,阳光成长,做最好的自己”的育人理念。学生在梓小更快乐了。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变,刚开始也有老师不理解,也偶尔会有一些摩擦,占课、拖堂、抢占休息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方校长坚持制定与理念一致的学校规划和以生为本的相关制度,致力让学校走得更长远。

困境

“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是一个时代命题

一所乡村学校的好校长,他肩负的使命太重。

当下乡村教育面临诸多困境,每一地的教育现状因经济不均衡,观念不协调,人口迁徙等等千差万别,这些都需要有能力、有担当的校长因地制宜,在困境当中寻求突围。

与其他乡村小学一样,梓小的困难就摆在面前——

乡村学校教师队伍普遍青黄不接,优秀一些的教师近十年也陆续考进城里,教师队伍培养任重道远。教师难得,乡村教师更是难得。“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这是一个时代命题。

生源流失,学生数量从2008年的500多名下降到现在不足240名。

最让方校长困惑的是,一些老师看起来很敬业,但教学质量并不理想。以最近三年的教学质量综合成绩看,梓小一直在全县五十多所学校的末十位徘徊。怎么回事呢?校长去年请了全县小学各科教研员来校“全科问诊”,得出的结论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方法陈旧,教学低效。不习惯动脑筋改变,教育教学方法简单粗暴,是普遍现象。“没有人才引领,没有高水平教练,一切为零。”

为此,方校长从常规入手、从小处改善,通过教研活动、青年论坛、班主任论坛、外出结对学校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老师的素质。

对于优秀年轻老师短缺的情况,方校长坦言:在没有特别待遇,校长工具箱空空的境遇里,我们只能尽量以个人的作风和“魅力”略施影响。我们努力搞教工团建,丰富工会活动,分享校园故事和读书心得,提供培训机会,创造评优晋升条件,帮助教科研等获得成功,营造公平和尊重实干的良好氛围,努力点燃青年梦想,用爱和包容影响老师和学生。

而梓桐镇主管教育的副镇长胡国锋说:“作为主管部门,对于这些山村小学,在硬件上,缺什么、补什么;软件上,在不干预办学思路的前提下,架桥铺路、添砖加瓦。”

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许多老师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目前学校有8位外县籍的老师,占全校教师的五分之一。比如,胡锦琦老师自2005年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梓小;陈钰老师2010年来到梓小,多年如一日教书育人,也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努力改变的不只是梓小自身,还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社会力量的帮助,情况在好转。

就在这个学期,梓小还有6名学生从外校转进来。还有一位已经考上了县城学校的优秀教师,又留了下来。

如同罗振宇在深圳举行的2018跨年演讲尾声讲到河南一所网红山村小学时说的那样:一想起留守儿童,我们总觉得这是一群前途渺茫的孩子,然而,所有最先锋的教育理念,在这所山区小学都能看到。教育回到了初始目的,育人。

育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如何在一个文明的时代里让文化的程度与之齐头并进?我们从来都知道。

记者手记

在山村学校,学生,对知识有着一样的渴求;老师,对教育有着一样的赤诚。这样的画面让人看着温暖而感动,但同时也略带伤感。乡村小学、乡村校长、乡村教师——构筑起中国乡村教育的恢弘版图。

梓小是中国千千万万所乡村小学中的一所,方校长是中国20万乡村校长其中一员,他们背后是中国300万乡村老师,数千万乡村儿童。梓小的坚守,是乡村教育的坚守;梓小的改变,是山村孩子的未来;梓小的困惑,也是中国山村教育所面临的教育难题。

理想让人变得伟大,“想要人造船,不是给他锤子和钉子,而是唤起他对辽阔大海的渴望”,圣埃克苏佩里这样说过,当激起了孩子对蓝天的向往后,注定他们的生命不再只有眼前有限的土地和时空的苟且。他们理想的守护者,是校长、老师、主管部门、社会力量等等。

要把乡村振兴的“C位”留给乡村教育,在公共治理力有不逮的时候,集结社会力量,让每个乡村教师都能发热发光——因为,每个乡村教育者都会是一首诗,带孩子们去到更辽阔的远方。

透过梓小,它告诉我,在城市喧嚣之外,还有一群寂寞而鲜活的生命,在默默地坚守,悄悄地生长;透过梓小,我更有机会理解这个时代,以及深藏其中的土生土长的力量。

本版图片:记者 程海波 摄

来源:杭州日报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满萍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