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遂
近日,茶乡鸠坑4套“自动化生产流水线”高效制茶成为茶农茶余饭后聊得最多的话题。
据了解,从鲜叶到成品鸠坑茶,一般经过摊放、杀青、回潮、揉捻、理条和烘干六道工序,在原先单机的生产方式下,一般需要6名以上熟练的制茶技师才能保证整个流程环环相扣,制出好茶。在茶忙季节,茶厂加工往往需要日夜连续生产,劳动强度大,对加工技术的掌握要求更高,熟练的制茶技师往往是一人难求。
为有效破解技师难招收、加工品质不稳定等问题,2016年以来,鸠坑乡在创建杭州市有机茶叶小镇过程中,加大对茶厂技改和清洁化提升的扶持力度。辖区内万岁岭、鸠茗、唐圣、一品四家县级农业龙头茶企率先完成清洁化改造,引进4套“自动连续化生产流水线”,把鸠坑茶的六道工序用现代科技串连成线,只需设定好机器做茶投叶量、温度、速度、时间等参数,就可以实现从茶叶摊放到成品茶全过程的加工自动化,节省人力,节约成本,品质稳定。以万岁岭合作社茶厂为例,引进自动连续化生产线后,制茶技术工人从去年的6名,减少到2名,节约人力成本60%以上,茶叶综合效益提高50%以上。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