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致富路上
小馒头蒸出大市场
发布时间:2019-04-25

记者 王建才

揉面,醒面,用机器压面,拉成面胚……,4月15日早6点,记者驱车来到汾口镇仙居村(下童自然村)下童包子铺,童崇建师傅早已将醒好的面搬进家里。

七点,三个帮工准时来到下童包子铺,压面的、包包子的,几个人配合得十分默契,一看就是这里的老帮工。

三个小时后,馒头、肉包子、菜包子、鸟包子相继上笼。这个时候,童崇建才有空抽根烟、喝口水,和记者聊了起来。

“这几天是淡季,每天做300多斤面粉,现在天气凉,每天下午开始拌粉,第二天早上加工,‘五一’‘十一’‘元旦’等各种节日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最多每天要做1000多斤粉,叫上16个帮工。”童崇建告诉记者。

其实,童崇建做包子

并不是家传的,他原来在杭州笕桥开过小饭店。10年前,他花一万元钱去河南学做包子,打了一个月下手,第二个月开始拌粉,三个月后就出师了。回家以后,他就在自己村里开起了下童包子铺,每天开始捣鼓做馒头和包子,因配方把握不准,包子不是发粘,就是泛黄。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他慢慢掌握了配方,包子越做越好看,越做越好吃,而且还推出了鸟包子。周边老百姓遇到婚嫁迎娶、祝寿、上梁酒等,都会到他这里订包子,包子铺也越来越红火。除了在各个乡镇销售外,还外销杭州、开化、安徽等地。童崇建的包子松而不粘、蓬而不塌的秘诀在于一味秘方,面粉里揉进了大量酒酿。

上蒸架40分钟之后包子熟了,形态柔和色泽光亮。最让人觉得有趣的还是鸟包子。这种看起来像“逗号”的包子,形状确实喜乐。流传千年的鸟包子,现在在汾口一带就数童崇建做得最好。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