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编撰的《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指出,“今后房价长期上涨”、“我国房地产价格长期走势是上升,而不是下降。”该论调一问世,即引起舆论强烈反响。前不久,本人问一房地产商人,今年厦门房地产走势如何?他信心十足的答到:年底前岛内房地产每平米均价一定突破一万五。这不禁让我这个无房者更加心寒。但冷静地想一想,在可预见的较长时间内,房价真的是只升不降吗?情况未必如此,且看前不久北京、上海等地放出的经调整房价有所回落、下跌的消息就可知道这一点。另外,从理论分析角度看,房价长期走势也不可能只升不降。
首先,“房价长期上涨”的观点与经济学价值规律相违背。价值规律阐述的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进一步,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虽然由很多因素(包括价值、供求关系、市场的成熟程度等)决定,但是从长期来看,价值是其最终决定因素,也就是说不存在价格永远高于价值的商品。当年家电、手机等商品也是在高端价格上停留了一段时间,后来还是回落到理性的价格上,成了百姓日常消费品,这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虽然中国房价在特定时期因为土地资源紧张、商品房供不应求导致的房产卖方市场、一些地方政府助推房市、投机者大肆炒房等种种原因而居高不下,开发商以及一干人等因此而获得高额利润。但是只要还承认价值规律的合理合法地位,只要相信是商品总有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房价长期上涨”的观点就是一种极不科学的主观武断的论点,因为按照价值规律,房价有升必有降。
其次,“房价长期上涨”的观点与普通大众的根本利益相违背。中国大多数老百姓还不是很有钱,大多数刚脱离温饱不久。而中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过该地平均家庭年收入的10倍以上,世界银行在衡量一个国家的住房消费水平时,认为房价收入比在4倍~6倍之间较为适当,即理性房价价位应该不高于该地平均家庭年收入的6倍,对比起来可见我们现在的房价中有多少水分、泡沫和不合理的因素。可怕的不仅是房价一直在上涨,涨到老百姓“谈房色变”、“望房兴叹”;更可怕的是竟然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竟然千方百计为房价的上涨作“所谓合理性”论证和“所谓科学”的支持;最可怕的是那些急于发展的城市和地区,纷纷瞄准了房地产,政府和开发商联合起来力推房价,于是这些并不很发达地区的房价也象着了魔是的飞速上涨,首先“发达”起来,与国内房价高端地区逐渐“接轨”,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房价上涨的风潮中,而沦为“房奴”,以至于一辈子就为了供一套房子,可见,高端房价以及不断上涨的房价对中国百姓的压力之大。那么我们就要怀疑究竟是哪些人在盼望房价长期上涨呢?开发商、炒房者、一些以房价经营城市的官员,等等,总之,一定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在哄抬和造势房价长期上涨的论调。
总之,各级政府在平抑不断上涨的房价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央国务院、六部委几年来连续发文、出台政策,调节房地产价格,平抑房价,但是收效甚微。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对中央政策有所回应,玩起了数字统计游戏,在统计该地区平均房价时,多统计价格低端商品房,而少统计价格高端商品房,看起来平均房价有所下降,实质并未下降。房地产是力挺GDP的重要指标,但是并不能因为保地方GDP,保住地方官员政绩,就力挺房地产,力保开发商的利益,而置普通百姓的利益于不顾,置百姓于水火。倒台的青岛书记杜世成就是以高房价经营城市热衷论者,令人难过的是,不知还有多少没有倒台的“杜世成”仍旧在走着以房价经营城市的与民对立的路。
今天的中国,住房还是具有某种社会事业性质的商品,在商品房供不应求,在开发商还是强势主体的时候,政府就不能不出面来帮助化解这一民生难题,使房地产价格回落到理性的地位。根据国外经验,多是政府出资多建设面向中下层的社会保障房,这个比例在一些发达国达到50%以上,有的超过80%,也就是说在住房供给这一环节上,这些国家多是由政府负担起来,供应多数低价保障房,解决多数人的住房问题。其余少数经济宽裕者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少数属于奢侈消费的高价商品房。也即,住房在这些国家被分为保障房和商品房两大类,保障房占多数,由政府来负担;商品房占少数,让市场来调节。这也就解决了多数人住房的供给问题,整体房价非理性的上涨就成为不可能。而我们的现实是,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是去年年底的事,而且目前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占的比例太少,不到10%,惠及的群众十分有限,这就把多数中低收入住房需求者推向了高房价的市场,大家唯恐房价再涨,即使高房贷、即使倾家荡产也要下决心购一套房了,这样又助推了房价的上涨,当然苦了百姓,乐了开发商。
其时,只要我们相信没有价格永远上涨的商品,只要我们的政府不要只想着高价卖地助推房地产而置多数中低收入的住房利益于不顾,只要我们的政府真正能在住房供给这一环节上多努力多作为,多推出一些保障性住房、低端普通住宅以及惠民住房并让这些房子真正落实到中低收入家庭,中国老百姓就一定能住得起房,并且住得不用那么辛苦。
责任编辑:随缘
最新播报
更多>>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