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夏日话扇
发布时间:2008-06-19 18:54:12
夏日话扇

  炎炎夏日,无论走到那里,手持一把小扇,轻挥慢摇,顿觉舒适凉爽。精巧的扇子配以书画,更增添了风流雅趣,成为人人喜爱的艺术品。

  扇子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品,扇面更是诗人、画家、书法家施展才华的园地。

  扇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述较多,最突出的是《红楼梦》,其中“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描写,把晴雯的性格和哀痛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尤其是石呆子因二十来把扇子而家破人亡的故事,使人对贾府仗势欺人的罪恶行径顿生憎恨。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借“离合之情”,抒发“兴亡之感”所写的《桃花扇传奇》,更使扇子大放异彩。

  在扇面绘画题词,乃文人墨客风雅之事。由于扇面可两面书写,书画家们常常喜欢一面题字,一面作画,书画合璧,妙趣横生。因此,扇面画在我国国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有山水人物花鸟鱼等,题材十分广泛。现在见到最早的扇面实物是《两宋画册》里的《柳桥归骑图》(存上海博物馆)。宋代画家王晋卿与诗人苏东坡,一个作画,一个题词,就被传为千古美谈。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在他的仕女画《秋风纨扇图》中,描写初秋时节,一女子握着团扇,心事重重地站在空旷的斜坡上,画的右上方是作者的自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此诗此画,活脱脱地道出唐伯虎对当时社会的抨击和内心的感慨。

  在扇文化史中,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到宋代的范宽、苏东坡,明代的唐伯虎、仇英,清代的石涛、吴昌硕到现代的徐悲鸿、齐白石等,都曾在扇上书画了令后人惊叹的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三百多柄元明清的书画扇。邮电部1982年7月发行的“明清扇面画”特种邮票的图案就选自其中。

  在戏剧舞台上,扇子已成为许多人物富有代表性道具。观众都熟悉的,如李慧娘专用的阴阳扇,一看就知道演的是《红梅阁》;花旦、青衣常以纨扇掩饰其娇羞;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诸葛亮的羽毛扇,相声、评书大师手中的折子扇,无不各尽其妙。扇子在他们手中挥洒自如,给表演艺术锦上添花。不仅如此,在现代各类大中型的文艺表演现场(如《同一首歌》、《千岛湖秀水节开幕式》),随着一个个节目的上演与落幕,成千上万把五彩缤纷的扇子,在观众手中此起彼伏的展开、收笼、晃动,对烘托表演现场的气氛着实增色不少。

  当今,虽有电扇、空调等现代化的纳凉工具,但扇子以它的俏丽、轻盈仍然使人们爱不释手。多用扇子少用空调,还有助于节能、降耗、减排呢!(孙泽柽)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爱梅 徐满萍(见习)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