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视窗 > 教育视点
高等教育“平民化”并非民工化
发布时间:2008-11-05 16:53:20
高等教育“平民化”并非民工化

“高等教育‘平民化’,大学生已不再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而成为中国最基本的劳动力。当今中国不缺少大学生,缺少的是民工。”2日,“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在湖南湘潭大学闭幕,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苏剑在接受长沙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这一独特论断。(11月3日《长沙晚报》)

“高等教育‘平民化’,大学生已不再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而成为中国最基本的劳动力。”所谓新论一点不新。一,中国的高等教育早已平民化、大众化。按照国际通行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的大众化标准,中国高等教育早在2002年就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在校生规模2500万,毛入学率22%,显然更加“大众化”、“平民化”。二,从收入水平看、从社会地位看,大学生的确不再是社会精英人物;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众化,上大学、受大学教育不过是一个劳动者具备的基础之一;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平民劳动者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

“当今中国不缺少大学生,缺少的是民工。”这也不是新发现。一,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今天才发现的,这个问题已经提了好多年,而且,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经引起连锁反应,即,一些家长,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不让孩子读书的现象有所抬头。二,“中国缺少的是民工”,这句话一点都不准确,中国缺少的是高素质民工;在中国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过程中,民工素质有待提高;准确的说,中国缺少的是高素质民工,缺少的是技工。现在受金融海啸影响,南方劳动密集型企业大批倒闭,造成民工春运返乡高潮提前开始,这难道是中国缺民工吗?

“以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已消化得差不多了。”这仍不准确。依靠青壮年劳力的用工需求,的确把农村富余劳动力消化得差不多了;但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用工技术含量增加,这些曾被“消化”过的青壮年劳力因年龄偏大和缺乏技术等原因,又会重归到农村这个富余劳动力蓄水池。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相当低,现在仍有8亿农民,如果这些农民不转化是市民,谈何城市化、谈何农村富余劳动力全部转移?我们现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属于低级阶段的转移,即,靠“体力”而不是靠“脑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只榨取其体力价值,而不对其进行技术培训,这样,适合用工需要的劳动力自然会很快被消化。但无论是从城市化发展看,还是从用工需要看,不能再停留在低级阶段的转移,而应该高级阶段转移为主――培养高素质农民工。

“当今中国不缺少大学生,缺少的是民工。”――把不缺大学生与缺高素质农民工放在一起,这种反差的确能够让人“震撼”,但二者之间没有联系。相反,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平民化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其学术研究和对精英人物的培养上;只有这样,大学在平民化、大众化过程中,既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需要,又能担负社会长远发展的引领功能。而培养技工、高素质劳动力,更应该是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功能。

来源:中国网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