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百姓故事
“电信杯”有奖征文:从算盘到键盘
发布时间:2009-08-11 23:10:16
“电信杯”有奖征文:从算盘到键盘

  小时候,一年里有一两个夜晚,父亲会背着我,举着葵花火棒,去住在村头的生产队的经济保管员家办事。人小,不懂事,记忆也断续,只记得经济保管员把父亲领到另一个房间里,收下父亲积攒下来的钱,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大本子和一只四四方有许多小轮子的木框框,噼噼啪啪拨弄一阵,在大本子上记几笔,在父亲的小红本子上也记几笔。父亲仔细看着,最后又把小红本放在贴身的上衣口袋里。出门,点起剩下的半截葵花棒,背起我回家。

  上了学以后,父亲偶尔去经济保管员家时,也领着我去,这时我已经知道父亲是去存钱或取钱。那年,家门口的桃子树丰收,父亲挑着桃子到镇上去卖了些钱,给我买了件海军汗衣。父亲把白天卖桃子的钱和家里箱底的钱一起11块6毛存了,小红本的存折上总共有了30块。

  那晚,回家的路上,父亲哼着小曲。对于父母的艰辛,因为人小还不能很深地体会,倒是会计算账的那副木算盘吸引我:那东西怎么那么好呢,会算账,把利息一分一厘算得清清楚楚。

  读到小学三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珠算课,在摇头晃脑地念着“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的口诀中,终于认识了算盘。也知道了算盘本身是不会算账的,只是人把算盘当计算的工具。不知为什么,珠算课后来不上了,算盘也就没怎么学好。

  读初中是在乡政府所在地的中学里,一个星期才能回家去一次。分单干后,勤劳的父母把家里把持得越来越好。除了每星期上学时自带一些菜,中途父母会托在乡信用社工作的村头会计家的儿子,再给我带一次菜来。我抽空去离学校不远的乡信用社去拿家里寄来的菜,经常看见信用社里的人在埋头打算盘记账,噼噼啪啪紧张而有节奏,好像永远忙不完。第二年,村会计的儿子调去县城工作,那时在我们村里很是了不得,村会计在村里人面前夸:都是因为从小教儿子学算盘,学得精,在县里打算盘比赛得了第一,才调去县里。让大家伙羡慕不已。

  当我进信用社工作时,算盘功夫已不如从前重要了。虽然进信用社的第一天,主任给我第一件工具就是算盘,但储蓄业务已经使用电脑了。参加新员工考试,可以在珠算表式加减和键盘打表式加减之间选考一门。第二年,综合业务上线,对公业务也使用电脑。手工记账与电脑记账并行,与大银行比,信用社的电脑使用普及还是滞后的,但大势所趋,谁也不敢怠慢,生怕跟不上发展步伐,同事们常聚在一起练电脑汉字输入、百张传票等技能。老同事们还是习惯上班时带上算盘,却不如从前用得那么频繁,而我几乎可以不用算盘,就是有时要加数之类的,电脑中也有计算器。对公柜的大姐,是信用社的算盘高手,感叹电脑的快捷与方便,由于她按键盘的指法还不是很正确,用她所谓的“二指禅”,而且还不时地要看键盘,不能完全盲打,也总是听客户对她说比手工的确是快多了。

  没过几年,联社建立了中心机计房,所有业务都上了电脑,实现业务联网,业务电脑也从486、586改换成了台式终端。一尘不染的会计做报表的办公电脑房也拆了,办公都实现了自动化,电脑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珍藏”。

  如今,液晶终端,笔计本办公电脑,快捷的业务网络和网上办公让我们觉得不再新鲜,无处不在的电脑和信息网络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环境,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一双双拨打算盘的灵巧的手,在键盘上依然是轻盈自如。

  从算盘到键盘,不仅是劳动工具的简单革新,它记载了新中国金融的发展足迹,也是我对时代发展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郑佳成)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