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视窗 > 教育视点
中学进行自杀干预课程引发争议 老师意见不统一
发布时间:2009-09-14 16:35:55
中学进行自杀干预课程引发争议 老师意见不统一

  “请把你的歌带回我的家”,愉悦动听的歌声瞬间转化成哀乐,接着是恐怖低沉的声音,喜怒哀惧这四种情绪在教室里快速变幻。来自全市4所中学的12位心理教师、心理志愿者正在跟着心理学家上情绪控制训练课,这也是干预学生自杀的重要课程之一。开学一周了,如何让同学们在繁重的学业下,正确处理好生活学习中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在第七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之际,老师们正在为青少年行为障碍相关特征与干预模式研究训练营认真地演练着。

  新闻背景:学校试点自杀干预

  市教委发布的2008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2008年上海中小学非正常死亡学生71人,其中在校园内非正常死亡4人,在社会和家庭中非正常死亡67人,溺水、交通事故、自杀等是中小学生最大的“杀手”。最典型的是在2008学年开学前一天,上海共发生3起学生坠楼事件。

  昨天就是第七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调查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更让人揪心的是,自杀人群中频现大、中学校学生的身影。记者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本周开始,该中心在上海4所中学开展三级自杀预防、干预试点工作。作为一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向全市各中学推广。

  课堂场景一:心理游戏带感受情绪

  老师们两人一组,甲老师张开手掌,手心向下,乙老师伸出食指,触到甲老师手心处,大家听着音乐声,一旦音乐停止,甲老师立刻去抓乙老师的食指,而乙老师则要迅速抽回,以防被抓住,看谁获胜。这个游戏向实验者传达着一个讯息:准备状态时的紧张,没有抓住对方手指时的焦急,抓住对方手指时的高兴,这就是情绪。

  一个挥舞的拳头,一张灿烂的笑脸,一个蜷曲哭泣的身姿……老师们被“雕刻”成不同的情绪,在互动中细心感受身体在同一情绪的不同层次状态中,会有哪些特有的表情,动作的节奏、强度、幅度会有哪些变化,从而增强对自我情绪的表达和把控能力,并有利于准确把握自己和他人情绪。

  一位参加完游戏的心理老师张老师介绍:“自己做完游戏时亲身感受到情绪的不同层次、不同色彩,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情绪的发展、层次、转换和交叉,不让不良情绪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以后,我们将带着学生一起做这个情绪游戏。”

  来源:新闻晚报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