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百姓故事
“电信杯”有奖征文:“水门汀”情结
发布时间:2009-09-16 19:08:43
“电信杯”有奖征文:“水门汀”情结

  水泥,在“洋泾浜”语中称为“水门汀”(英语是Cement),我们俗称“洋灰”。

  大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有人将它引进到家乡一带,那时属珍奇之物,被人们说得神乎其神。十几岁的我,对“水门汀”便有了好奇之心。但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以及为什么遇水就凝固等等奥妙,直到念初中时才知道叫什么化学反应,但心里一直是个谜。

  早年我们没有水泥厂家,直到改革开放初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时,小水泥生产才普遍展开,我县曾有七家之多。记得1979年上半年我们乡镇水泥厂试产而未获成功,决意另招化验员重整旗鼓,消息一经传出,当时的我由于对“水门汀”的好奇,竟放弃前景十分看好的木匠手艺,去水泥厂报了名,由于我认识caco3便被破格录取,这一录取,便改变了人生,也和“水门汀”结下了难解难分的情缘。

  首先,在一个三九寒天赴衢州塔石水泥厂取经求艺,在那敲开冰层洗脸的恶劣天气下,我们三个人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掌握了化学分析、物理检验、水泥煅烧配方等技术和知识,回厂时已是大年除夕。也不知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我,可以说那时顾不上家庭责任田,一心一意扑在水泥厂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水泥烧出来了,当然也走过不少弯路和曲折。期间我们曾利用石煤烧水泥获得成功,还曾利用当地废弃的硫磺渣来代替铁质原料,为企业节约了一大笔运输成本费用,该项目还获得县科委的“科技成果奖”,在全县范围推广和应用,同时,更促进了全县水泥行业的快速发展。

  水泥生产必须一条龙,为考虑水泥产品的淡季,1985年我被调离水泥厂去专搞水泥制品生产,尽管离开了水泥厂,但照样跟“水门汀”打交道,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从此,在千岛湖的西北湖区首先出现了水泥空心砖,很快得到社会的认可,解决了水泥淡季的销售难题。此时,我已被组织上吸收为中共党员。为服从组织分配,1987年重新调回水泥厂专搞由省级单位主持的水泥厂验收工作。不知是出于对党的忠心耿耿还是对“水门汀”的情感,我更是忘我地工作,1988年水泥厂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然而,其间我却被“莫须有”之名调离水泥厂,这一别便是六年之久。直到1995年才正名重新回到“水门汀”身边。

  1998年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小水泥停止生产,从此结束我和“水门汀”的恩恩怨怨。那年我才五十出头,如果作为人生天伦而论,那就如“中年丧妻”,是人生中一件憾事。但我看到“水门汀”在建筑上广泛应用,一条条水泥公路向前伸延,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桥梁飞渡南北……一幢幢土墙石板屋被推倒,一层层楼石屋石被“水门汀”现浇,如今看到千岛湖畔崭新的建筑群,我的心里深感欣慰,想起放弃当年的木工手艺,值!(鱼口尖子)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