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情系桑梓
侃侃河村的“驮烛”
发布时间:2010-03-05 19:10:48

  说起淳安县行政村人口最多的“淳安第一村”――六都河村正月初五的“驮烛”,可以说现在威坪镇上的人依然是老少皆知的,只是现在它已经不叫“驮烛”了,它的正式官名被叫作“河村板龙”。听说它已几度在秀水节上大出风头,现在早已经列入了淳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家乡的同年去年就老早和我打招呼,要我正月初五那天一定要到场,我说我有点忙可能没有时间,可他们说你忙总忙不过国家主席吧,国家主席的家乡有事相请,他也是要到场的。仔细想想,觉得他们说得也对,虽然在外打拼了几十年,事业未竟路蹉跎,到头来毕竟还是一介俗夫呀。

  说起河村人俗称的“驮烛”,小时候总是把它误解为“驮竹”或者是“驮粥”,稍微大了一些之后就渐渐地感觉到它有点词不达意了,联想到连接桥板上灯笼里面的一支支点燃的红彤彤的腊烛,然后把一长串的“烛桥”串在一起,让年轻后生驮在肩上在夜幕中缓缓游走,从感观上形了一条“烛龙”。于是便有了“驮烛”这一名词的诠释。后来向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辈人讨教,也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

  说起“驮烛”这一习俗,可以说它是村民们自发组织的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河村的“驮烛”自古传承,虽然世事苍桑,巨变不断,但百年来从未间断,丰廉无阻,有着悠久的历史溯源。因而每逢这一天,连绵六里的沿溪两岸村民家家张灯结彩,暮色降临,彩灯、烛龙和溪水倒影辉映,它不同于普通的花灯,而是采用了烛光这一光体的利用。烛桥可多可少,可今年只有60多桥,但最多的一年达到了188桥,桥长有300多米。其行程是沿溪环绕,途经联盟、河村豪屋里、辽坞口和杨家碓五个自然村,行程六华里之多。

  在“驮烛”表演时,除了背龙头的后生以外,后面每人背一条“烛桥”,龙头在前面摇摆,桥身依次在后面甩尾,跚跚前行,所经之处,爆竹齐鸣,烟花绽放,群情沸腾。有的为了求子祈福,还会拦住龙头烧香跪拜,此时龙头大口就会昂首张口,跪拜者趁机用自家的红蜡烛,替换下龙口中的蜡烛,捧回自家堂前供奉。争先恐后,热闹空前。

  再说“驮烛”的表演者,它们均由河村3000多村民中的5个年龄段的人员组成,它们有着严格的分工,俗规是60岁的人糊龙头、50岁的人搭桥修路、40岁的人背“烛桥”、30岁的人背龙头、20岁的人撑旗敲锣鼓。堪为民间舞龙史上一绝,成了一道“淳安第一村”独具风情的风景画。

  时代在前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烛龙”能够保护下来就很不容易了,笔者就曾听到过一则文革中原村支书为了保护龙头的感人故事。然而让笔者不无担心的是“驮烛龙”过程中至少耗资数万元的烟花爆竹燃放的环境污染和人身安全问题。试想,如果我们利用高科技的光学来代替“烛龙”,或许也是一条值得探讨的出路。(通讯员 徐梦大)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