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视窗 > 教育视点
“名校招牌”的背面:二者关系有亲有疏“水分”不小
发布时间:2010-03-24 16:31:01
“名校招牌”的背面:二者关系有亲有疏“水分”不小

    今年秋天,满6岁的文文就要上小学了。可从现在起,妈妈孟女士就开始发愁:是让孩子上普通小学,还是让孩子上一所知名学校在社区里办的分校呢?

    难怪孟女士拿不定主意。

    这两年,名校办的分校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人大附中延庆分校、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十四中平谷分校、十三中青龙湖分校……迄今为止,仅城区中小学名校在郊区县就建有24所分校。

    再过俩月,全市小学报名工作将全面启动。一些家长心存疑虑:名校办分校,教学质量能否“克隆”本校?还是就挂个牌子,有名无实?

    家长误区挂上牌子就是名校

    三年前,北京二中通州分校在一所小学校址上改扩建后落成。

    发现“重点学校”建在了家门口,在附近居住的王先生特别高兴。每次经过学校大门,他都禁不住畅想:“将来儿子大了,就上这儿。”

    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去年底,本市推动城区名校在郊区县建立分校,共建成24所,其中,中学16所、小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如今,远郊区县区区有名校分校,朝阳、丰台等教育大区也不断从城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设了一些分校。

    建分校的多是在家长中口碑不错、趋之若鹜的名校:四中、二中、人大附中、十五中等。“我们小区配套学校是北京小学的分校,孩子将来学习肯定差不了!”虽然孩子刚出生,家住丰台区万年花城社区的李先生已经跟朋友吹上了牛。

    大部分家长认为,既然挂了牌子,名校肯定会把本校的部分优秀教师抽调到分校上课,即便不派教师,也会往分校注入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抑或是在教学上吃些“偏饭”。

    这种对名校的渴望,在回龙观等优质教育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得到了充分体现。网友“菊花绿茶”说:“引进名校,就可以有好的老师,也会有好的生源。”网友“fy365”说:“应该多引进几所名校或名校分校,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上学难问题,还会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中学生家长张先生甚至固执地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普通校再好也不如名校分校办得好。”

    然而,就在不久前,王先生从一位学生家长口中得知,北京二中通州分校讲课的都是本地老师,根本不是北京二中的老师。

    合作模式名校“吞并”差校

    其实,大多数家长对名校办分校的模式都不太了解。

    就像北京二中通州分校一样,相当一部分名校分校都是将一所不知名或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吞并”后建成的,其模式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集团式,比如延庆县永宁中学就是人大附中这个教育集团在延庆开设的分校;第二种是分校式,像四中的初中部,虽然没有分校的牌子,实质就是将原北海中学合并后成立的分校;第三种则是民办公助形式的注册学校,如五中分校、十二中分校等,这种体制改革校在没有回归公办校之前,收费比公办校高。

    “我们学校与二中的合作比较密切。”北京二中通州分校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派八九名老师去二中那边参加为期两周的培训,内容包括听课、评课等,有时候,也会把二中的老师请过来听课,提出改进意见。”

    客观地说,一些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后,的确令分校的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如2009年,北京二中通州分校高考专科以上升学率为96%,本科上线率达60%。

    二者关系有亲有疏水分多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也有一些分校只是挂着名校的招牌,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理念、名师教学经验等方面,与本校联系少之又少,学生录取分数线也不在一个“档次”上,很难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一位家长向记者透露,有的名校为提高升学率和社会声望,打起了分校的主意:上分校的学生要多交一些费用,而学校还会事先和他们约定,排在前面的多少名可以到本校上课。如此一来,分校成为选拔学生的一种途径,好学生被名正言顺地吸纳到本校,成为换算升学率时的分子。

    有的名校开设多所分校,“嘴”张得过大,导致本校师资紧张,不得不收网。据悉,已有名校在与分校的合作到期后,陆续将派到分校的师资力量撤回,分校那边只剩下一块空牌子。

    专家建议别让均衡教育变了味儿

    追根溯源,名校分校是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对此,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李延林认为,在目前学校硬件、软件、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的前提下,大力提倡名校办分校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引得越来越多的家长走上“择校”这条路。

    在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杨朝晖副教授看来,名校虽有其历史根基,但未必能在别的学校生根发芽。“学校之间还有一个文化相互融合的问题,不能因办好一所学校而破坏了教育生态。”

    “用名校办分校来促进教育均衡是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出发点在于政绩。”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原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直言。他认为,如果遵循教育规律,用3到5年的时间就可打造一所好学校,并培养出一批好老师,“即使不属于同一所学校,也可以在一定区域内进行轮岗交流,何必非得挂上名校分校的牌子呢?(记者 贾晓燕)

    来源:北京日报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