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乡镇在线 > 安阳乡 > 党建园地
基层群众热议“包容性增长”
发布时间:2012-01-11

基层群众热议“包容性增长”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已落下帷幕,为中国勾画出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蓝图。在这次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提出了“包容性增长”这个新名词,引发了基层群众的广泛议论。

一、“包容性增长”是和谐的增长,科学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旨在让更多的人享受社会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的发展。这与近年来提出的“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它倡导全面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实现。基层群众认为,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必须加大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加大科技进步与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同时兼顾社会民生进步,着力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层群众认为,“包容性增长”内涵丰富,正涵盖了所有这些内容。

二、“包容性增长”有利于低收入人群。“包容性增长”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基层群众认为,“包容性增长”会促进平等与公平问题的解决,贫富差距的缩小,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保护了弱势群体,有利于低收入人群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电力、交通等问题得到解决。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大部分民众拥有的社会资源较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有相当一部分还徘徊在温饱线上,更无从谈起精神文化领域的生活,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民的小康都是不利的,这部分低收入人群更需要发展带来的实惠。“包容性增长”就涉及全民分享经济增长,包括低收入人群通过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使他们享受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从而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水平。

三、“包容性增长”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群众认为,“包容性增长”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了人人获得发展的机会,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形成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包容性增长”首先注重的是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又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物质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同时有利于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人民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开始寻找精神家园,丰富精神生活,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随之减少,这将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新的局面。(王小晶)

乡镇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