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朝花夕拾
商辂连中三元有多难?
发布时间:2011-09-19 08:09:38
商辂连中三元有多难?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隋代创立的。但隋朝历史短暂,新设立的科举制度还没完善,朝廷就跨台了。到唐王朝建立后,科举制度才渐渐完善起来。

  古代科举考试中考取的状元,是科举考试中取得第一名进士的专称。这一称呼始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当时规定,凡赴京应试的举人必须向考试的主管部门吏部递交有关证件,名曰“投状”,简称“状”,“元”即为第一,居首。所以考中进士第一的就叫状元,依次为榜眼、探花。取得“状元”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极高荣誉,名闻天下,荣耀之极。但必须要经以下五个阶段的艰难考试。

  一、童生考试。凡是初习举业者,只要没有成为秀才,不管年龄大小,都称作儒生(童生),必须参加各县知县主持的县级考试,合格后,第二年参加知府举行的府试。

  二、院试。由省学政主持,考中者名曰秀才,也叫生员,有的称相公,完成这次预选,才能参加今后的正式科举考试。但必须是在院试中第一、二、三等的前十名者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以上三种考试都是为正式科举考试取得资格的童生试。

  三、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由朝廷派员主持,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四、会试。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参加,先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对其勘察、复试审查合格后,上报礼部批准才能赴试。会试取得第一名者为会元。

  五、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考题由皇帝钦定,殿试合格者称进士,进士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数量只有三名,一甲第一名即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名额若干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名额也若干人。

  纵观古代科举考试,从童生考到后来录取状元的殿试,且不算县、府(州)两次预选,要通过三级大小十数次的严格淘汰式考试,录取的比例小得可怜。要是考上状元那更是难上加难。而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的,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中国科举史连中三元的大约只有16人。

  据史料记载,北宋每次开科,报名皆在40万人左右,而录取的进士才几百名,而从这几百名中取前三名,而状元为其冠,真是去沙淘金也。

  商辂,浙江淳安人,取得了乡试第一名后,在明正统年间取得了会试、殿试皆第一的“连中三元”之佳绩,在整个明朝科举史上只有他一人。从这,可以想像出他的聪颖好学,也可以体验到商辂取得“连中三元”的艰苦和辛劳。正是因商辂几十年的发奋读书和磨砺,才有了史书记载的“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义,毅然莫能夺。”的评价。在有关中国科举的历史记载中不会丢去商辂的一笔。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