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朝花夕拾
水磨船
发布时间:2013-01-14 09:38:20
水磨船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人类都要靠饮食才能得以生存。可是,耕种出来的粮食,大都需要进行加工方能食用。就拿主粮稻、麦、玉米来说,谷物要脱壳成米,麦、玉米要磨成粉。古时,人们的劳动创造智慧是非常丰富的,为了将谷子变成米,麦子和玉米要磨成粉,创造了用手舂、手推、脚踏的舂臼、石磨、木砻等工具,而后又利用畜力、水利推动水碓、石碾、水磨;再后来又制成机械、电力推动碾米机、磨粉机等加工粮食。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可是你知道吗?用机械和电力加工粮食,在我国直到20世纪初才有所发展。就拿我们淳安来讲,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贺城和威坪才有了烧煤油带动机械的碾米厂,当时贺城只有一家,威坪也只有一家,都是徽商刘恒春号开办的。贺城到30年代才有两家,其他港口、茶园镇到30年代末才有。一个集镇几千人口,只有一家碾米厂,显然不够的,那时贺城有十多家粮店,如章怡丰、王晋丰、利泰、吴永隆、章恒达等大的粮店,均没有粮食加工作坊,都是先用木砻将稻谷脱壳成糙米,再将糙米倒入石臼舂成白米,然后出售。那时贺城街上二、三十家面店,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专卖生面的切面店;一种是专卖熟的煮面的面店(小吃店)。那么麦子是怎样加工成面粉呢?是全靠新安江中的水磨船。说起水磨船,那才是新安江中独有的一道风景线,后来逐渐发展扩大,“上自安徽屯溪的天皇滩,下至建德的严东关”,凡是有急水滩的江中,都有水磨船,据不完全统计,总数不下百余只,它担负着沿江两岸人们的小麦、玉米加工。

  解放前,贺城范围新安江中的水磨船有:官惧滩两只,西庙边两只,西郭村两只,西洲上一只,塔底一只,凤潭洲一只,共九只,可算是新安江中的一道风景线。过去人们坐船沿江而下,到处可见这种两边木轮盘的磨船,随时能听到加工时发出的“伊呀”声。有首民谣赞美水磨船云:“新安江中水磨船,一年四季水中悬。两边轮盘呼啦转,磨出麦粉好过年”。也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利用大自然的流水作动力,使其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既省钱省力,又干净好吃,值得称颂。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